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鋤耨的意思、鋤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鋤耨的解釋

(1).鋤土薅草。《六韬·農器》:“鋤耨之具,其矛戟也。”

(2).指鋤耨後的碎土塊。 唐 韓愈 《南山詩》:“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鋤耨是漢語中表示農耕工具的複合詞,由“鋤”和“耨”兩個單字組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鋤”指帶長柄的農具,刃部扁平,用于松土除草;《說文解字》注“耨”為“薅器”,即清除雜草的工具,其形制較小,常見于古代文獻如《釋名·釋用器》中描述“耨似鋤,妪薅禾也”。兩者組合後,“鋤耨”既可指代具體的農耕器具,亦可引申為耕作行為,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載“深耕易耨”即強調精細耕作。

在詞義演變中,“鋤耨”常與“耕耘”并稱,如《齊民要術》提及“鋤耨以時”強調農時管理。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特指傳統農業中的除草整地工序,如《中國農具發展史》将鋤耨列為古代中耕技術核心環節。當代《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鋤草和松土的農事活動”,詞性涵蓋名詞與動詞雙重功能。

詞源考據顯示,“耨”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現象形結構,金文刻畫手持短柄工具除草的姿态,印證其原始農耕屬性。而“鋤”作為後起字,在戰國文字中始見從“金”的形聲結構,反映金屬農具普及後的造字特征。二者結合使用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士容論》,文中“鋤耨白梃”并列描述農具與兵器,突顯其在古代生産與戰争中的雙重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鋤耨”是一個由“鋤”和“耨”組成的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動詞義:鋤土除草
    指用農具松土、除草的動作,屬于農耕活動的重要環節。
    來源:《六韬·農器》提到“鋤耨之具,其矛戟也”,表明其工具屬性與耕作功能相關。

  2. 名詞義:碎土塊
    特指鋤地後形成的松散土塊。例如唐代韓愈《南山詩》中“或碎若鋤耨”,用碎土形容山石形态。


二、單字解析


三、用法與引申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六韬》、韓愈詩文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媚補陁巉嶻嗔忿醇源賜绯詞名丹霄路道志打照面登號镝銜斷伐對刺獨無鹗睨貳馔關鏁耗盡後母僭度誡勵接連進退有度計庭九裂九重閨積異季主絕壁局體酹觞聯單連更曉夜聯職立王淪塞馬恩列斯滿盤媒媪遣寄栖遁伽陀羅旗節癯儒申告聖典設作時貴石室守舊水調司守索郎郎通驿瓦樽武成兀得五惡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