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成的意思、武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成的解釋

謂軍事上的勝利。《書·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蔡沉 集傳:“燔柴祭天,望祀山川,以告武功之成。” 晉 張悛 《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伏惟 大晉 ,應天順民,武成止戈。”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序:“上将親禦袞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武成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獻考據

一、基本釋義

「武成」作為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于「武」與「成」的聯合表意。「武」本義為征伐、軍事(《說文解字》釋「止戈為武」),「成」則表示完成、成就,故「武成」可直解為“以武力成就功業”或“武功告成”。這一釋義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列為詞條首義。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尚書·武成》篇

    《尚書》中《武成》篇記載周武王伐纣後祭祀、告天的史實,原文“大告武成”即指通過武力平定天下後宣告功業完成(參考《十三經注疏》)。該篇名成為後世引用“武成”一詞的經典來源。

  2. 古代典籍中的引申

    《孟子·盡心下》雲:“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此處“武成”特指《尚書》篇目,亦隱含對武力征伐的辯證思考。

三、相關典故與人物

  1. 周武王的代稱

    因《武成》篇與周武王事迹關聯,後世常以“武成”代指周武王。如《逸周書》稱其“武功成而民得安”,強化了“止戰安民”的正面形象。

  2. 姜子牙的封號

    唐代追封姜尚為“武成王”,與“文宣王”(孔子)并列,凸顯“武功文治”的并重思想(見《唐會要·卷二十三》)。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武成”偶見于姓氏(如複姓“武成”)、地名(如河北武成縣),其語義仍保留“以武立事”的古典意蘊,但使用頻率較低(參考《中國地名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武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詞語含義

  1. 軍事勝利
    “武成”最初源自《尚書·武成》篇,指通過武力征服達成目标或軍事上的勝利。例如《尚書》記載周武王伐商後“大告武成”,即宣告武功成就。

  2. 成語引申義
    作為成語時,可引申為“通過武力或強硬手段達到統治或目的”,強調以武力為手段實現目标。


二、曆史典故

  1. 年號

    • 北周明帝宇文毓:559年八月至560年十二月使用“武成”年號。
    • 唐朝李希烈:784年至786年稱帝時以“武成”為年號。
    • 前蜀高祖王建:亦曾使用“武成”年號(具體年份未詳述)。
  2. 典籍引用
    《尚書·武成》篇記載周武王滅商後的政績,如“偃武修文,歸馬放牛”,成為後世稱頌武功的典故。


三、其他用法

  1.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武”象征勇猛剛健,“成”代表成功或成就,組合寓意“通過勇武達成目标”。
    例:曆史人物武成王黃飛虎(出自《封神演義》)。

四、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年號或典籍原文,可查閱《尚書》或《北周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騃呐谙曆報道避祿不間不界廛市騁謀持議辭服此豸登用跌跌撞撞釘鞾蕃袬封狼風帏風影伏谒閣閣鬲昆共工規旋矩折過談江山如故堅昆腳下甲狀軟骨街面磈磊離疾柳頰羅略莽渺滿業媒妁之言靡辯鳴條能仕齧嚼排局謙道籤帖青溪秋眉熱天日額辱害傷沴升平帖收方爽邁庶幾說溜了嘴鐵杙駝價晚爺未嘗蝸蟲香炭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