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軍事上的勝利。《書·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蔡沉 集傳:“燔柴祭天,望祀山川,以告武功之成。” 晉 張悛 《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伏惟 大晉 ,應天順民,武成止戈。”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序:“上将親禦袞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
“武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軍事勝利
“武成”最初源自《尚書·武成》篇,指通過武力征服達成目标或軍事上的勝利。例如《尚書》記載周武王伐商後“大告武成”,即宣告武功成就。
成語引申義
作為成語時,可引申為“通過武力或強硬手段達到統治或目的”,強調以武力為手段實現目标。
年號
典籍引用
《尚書·武成》篇記載周武王滅商後的政績,如“偃武修文,歸馬放牛”,成為後世稱頌武功的典故。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年號或典籍原文,可查閱《尚書》或《北周書》等史料。
武成是一個常用詞彙,意思是指英勇成就、戰功顯赫。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武」和「成」。
「武」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軍事、戰争相關的事物。在《康熙字典》中,「武」字有12個筆畫,拆分部首是「止」。
「成」表示達到、完成。它的部首是「⼜」,在漢字中有6個筆畫。
「武成」一詞來源于古時候的軍事文化,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獲得榮譽和戰功。
對應于繁體字,「武成」可以寫作「武成」。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武成」的寫法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勇敢無畏,多次在戰場上立下武成之功。
2. 這位将軍以其精湛的戰術和卓越的指揮藝術,赢得了武成的聲譽。
組詞:武士、成就、武器、軍事
近義詞:武功、戰績、軍功
反義詞:失利、失敗、潰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