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惡的意思、五惡的詳細解釋
五惡的解釋
(1).五種壞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小適大有五惡:説其罪戾,請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職貢,從其時命。”
(2).佛教語。謂犯殺、盜、淫、妄、酒五戒。《無量壽經》卷下:“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
中醫謂五髒的五種禁忌。《素問·宣明五氣論》:“五藏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詞語分解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網絡擴展解釋
“五惡”一詞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中醫五髒所惡(《素問·宣明五氣篇》)
指五髒對特定外邪的易感性,即:
- 心惡熱:心屬火,熱邪易緻心火亢盛,出現神昏谵語等症。
- 肺惡寒:肺主皮毛,寒邪易傷肺氣,引發咳嗽氣喘。
- 肝惡風:肝主筋,風邪易引發肢體抽搐或眩暈。
- 脾惡濕:脾主運化,濕邪易緻腹脹、洩瀉。
- 腎惡燥:腎主水液,燥邪耗傷腎陰,導緻腰膝酸軟。
此理論在中醫辨證論治中用于分析病因和制定調養方案。
二、佛教五戒(《無量壽經》)
指五種需要禁止的惡行:
- 殺生:傷害生命。
- 偷盜:非法獲取財物。
- 邪淫:不正當性行為。
- 妄語:說謊或誇大言辭。
- 飲酒:沉迷酒精緻神智昏亂。
佛教認為遵守五戒可避免惡業,屬于基本戒律。
三、《左傳》中的五類政治弊端(襄公二十八年)
指小國侍奉大國時需避免的五種行為:
- 掩飾自身罪責。
- 暴露物資匮乏。
- 擅自推行政令。
- 未盡職貢義務。
- 違背大國指令。
以上内容綜合自中醫經典、佛教典籍及曆史文獻,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細節,可查閱相關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惡
《五惡》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一是“二”的左邊的一撇,二是“乚”的上部。
拆分筆畫:共七畫。
來源和繁體
《五惡》一詞來源于佛教的《倒轉經》。在佛教中,它是指違背佛法而造下的五種惡業。
繁體字為「五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五惡》在古代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例句
他犯下的五惡業使得他倍感内疚。
在修行中,我們應該遠離五惡。
組詞
五惡業、五惡趣
近義詞
五戒
反義詞
五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