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酹觞的意思、酹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酹觞的解釋

酹酒之杯;亦指酹酒。 晉 潘嶽 《哀永逝文》:“徹房帷兮席庭筵,舉酹觴兮告永遷。”《後漢書·公孫瓒傳》:“ 瓚 具豚酒於 北芒 上,祭辭先人,酹觴祝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酹觞”是一個由祭祀文化與酒器文化融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祭祀儀式中的酒禮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酹”特指将酒傾灑于地以敬神靈或祖先的祭奠動作,如宋代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尊還酹江月”即屬此用法;“觞”則為古代盛酒器具的統稱,見于《禮記·投壺》“請行觞”等文獻記載。二字合稱時,“酹觞”既可指代祭祀專用的禮器酒具,也可表示以酒祭奠的整套儀軌。

從文字學角度解析,“酹”字從酉從寽,形聲兼會意,酉部凸顯其與酒相關,寽部取“以手撮物”之意,生動體現灑酒動作;而“觞”字從角從昜,原指獸角制成的飲器,後泛指各類酒器,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實曰觞,虛曰解”。該詞主要應用于祭祀文學與曆史文獻,如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清明祭掃時有“酹觞焚楮,哭罷不歸”的場景描寫,生動展現古人通過酒禮溝通天人的文化心理。

網絡擴展解釋

“酹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與基本解釋


文獻出處與例句

  1. 晉代潘嶽《哀永逝文》:
    “徹房帷兮席庭筵,舉酹觞兮告永遷。”
    (撤去帷帳,在庭院設席,灑酒祭奠,宣告逝者永别。)

  2. 《後漢書·公孫瓒傳》:
    “瓚具豚酒於北芒上,祭辭先人,酹觞祝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
    (公孫瓚備好酒肉在北芒山祭奠祖先,灑酒祝禱,表達身份轉變的誓言。)


使用場景與延伸


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挨頭子儳儳逞勇車葉儲斂楚辱賜罷翠帷大暑抵對頓門發楞扶蕖格套共具狗烹冠珥桂馥蘭香畫缯監視居住金沙薩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抗澇頍然連船伶牙俐齒另眼相看龍斷滿腔怒火帽釘迷國闵兇嫩江暖酥前胸青禁晴咔青泥請期诎勝軟釘子桑寄生僧録司生恩收鑼罷鼓守生梳妝匣四邊浄驷景騰奏外氅王忾鎢絲燈向前小法宵民邪不犯正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