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器度狹窄急躁。 明 方孝孺 《诮伯牙文》:“下迨乎無窮,上泝乎無始,以與無耳者聽,無言者語,奚為栖栖焉,隘狷而可鄙。”
“隘狷”是一個漢語成語,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形容心胸狹窄、固執偏見,指人器度狹窄、性情急躁且不肯變通,包含思想封閉和缺乏包容性的特質()。
構詞分析
使用場景
常用于批評他人思想僵化或處事刻闆,例如:
“以與無耳者聽,無言者語,奚為栖栖焉,隘狷而可鄙。”
——明·方孝孺《诮伯牙文》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對性格缺陷的批評中。需注意“狷”的褒貶變化——在儒家經典中,“狷者”指有所不為的守節之人,但“隘狷”整體偏向貶義。
隘狷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分别為“阝”和“犬”,并且它由9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漢語,意思是狹小、狹隘或狹窄。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隘囥”。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隘”在古代拆分為“陌”和“土”,而“狷”則由“犬”和“前”組成。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條小路太隘了,隻能容一人通過。
2. 他的心胸狹窄,對任何新觀點都隘狷不開放。
隘狷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隘路”(狹窄的道路),“狹隘”(狹窄且不開放的)等。
近義詞有“狹窄”、“窄小”等,反義詞則是“廣闊”、“寬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