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律尺的意思、古律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律尺的解釋

古代以黃鐘為度量衡的标準。相傳 黃帝 時樂官 伶倫 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縱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縱長度為一分,九分為一寸,九寸為一尺。參閱 明 朱載堉 《律呂精義·内篇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律尺是中國古代度量衡制度中的一種标準尺,其定義和背景如下:

定義與起源
古律尺以黃鐘律管長度為基準,是黃帝時期樂官伶倫所創的度量标準,又名“縱黍尺”。它通過秬黍(黑黍)的縱長來确定單位:一粒秬黍的縱長為1分,9分為1寸,9寸為1尺,即總長81分(約合現代25.3厘米)。

構造方法

曆史記載
古律尺的制定體現了中國古代“以律定度”的智慧,其标準在明代朱載堉的《律呂精義》中仍有詳細考證。宋代蘇轼的《範景仁墓志銘》也曾提及律尺在樂律修訂中的應用。

核心意義
它不僅是度量工具,還關聯着音律(黃鐘律)與天文曆法,反映了古代科學文化的綜合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