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有名位而不盡職的君主。 唐 皮日休 《鹿門隱書六十篇》:“不以 堯 舜 之心為君者,具君也。不以 伊尹 、 周公 之心為臣者,具臣也。”
“具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讀音:jù jūn
基本含義:指徒有君主名位卻不盡職的統治者。該詞源自唐代皮日休的《鹿門隱書六十篇》,原文提到:“不以堯舜之心為君者,具君也。”即批評缺乏堯舜般治國之心的君主。
詞源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強調君主若不能以德治國、盡職盡責,則僅為形式上的“君主”。
結構分析
相關概念
部分來源(如)提到“具君”指有才能的人,可能與《史記》中的典故混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主流解釋仍以“徒有其名的君主”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
《具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成為你的配偶”或“成為你身邊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特指男女之間的配偶關系。
《具君》由“具”和“君”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具”是帶手的意思,“君”表示一個人的尊稱。它的總筆畫數為11。
《具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詞中。在古代中國文學中,經常使用這個詞來描繪兩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和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具君”。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布局與現代稍有不同。而《具君》這個詞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具”字原本寫作“卄十夨”,帶有雙手的形狀,表示一個人拿着或攥着東西。
而“君”字則經曆了一些演變。它最早的寫法是“┢”,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形态。
1. 他們倆情投意合,終于成了具君。 2. 結婚後,他們便成了具君。 3. 他們秉持着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原則,保持着一段美好的具君關系。
組詞:具體、具備、具象、君主、君子。
近義詞:夫妻、伴侶、配偶。
反義詞:獨身、單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