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椁的意思、柏椁的詳細解釋
柏椁的解釋
亦作“栢槨”。見“ 柏椁 ”。
亦作“栢槨”。1.柏木作的外棺。《禮記·檀弓上》:“柏椁以端,長六尺。” 孔穎達 疏:“柏椁者謂之椁用柏也。”《左傳·定公元年》:“﹝ 魏子 ﹞還,卒於 甯 。 範獻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預 注:“ 範獻子 代 魏子 為政,去其柏椁,示貶之。”《後漢書·禮儀志下》:“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柙銀縷……使者治喪,穿作,柏椁,百官會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豈唯存栢槨,亦合葬桐鄉。”
詞語分解
- 柏的解釋 柏 ǎ 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 椁的解釋 椁 ǒ 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椁。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柏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柏椁(bǎi guǒ)指用柏木制作的棺椁,特指古代貴族葬禮中使用的高貴棺材,象征莊重的喪葬儀式。
詳細解釋
-
材質與象征
柏木因紋理細膩、色澤美觀,在古代被視為貴重木材,常用于制作貴族的外棺(椁)。柏椁不僅體現身份地位,也代表對逝者的尊重。
-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禮記·檀弓上》提到:“柏椁以端,長六尺”,說明其形制規範。
- 《左傳·定公元年》記載,範獻子因魏子未複命而“去其柏椁”,通過剝奪柏椁以示貶斥,可見其禮儀象征意義。
-
泛化含義
除特指柏木外棺外,柏椁也可泛指棺椁整體,如宋代王禹偁詩雲:“豈唯存栢槨,亦合葬桐鄉”。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喪葬文化或文獻中的禮儀制度,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禮記》《左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柏椁(bǎiguǒ)是一個複合詞,意指古代用柏木建造的華麗大殿或陵墓等。拆分部首為木(mù)和果(guǒ),共有12個筆畫。
該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詩經·周南·關雎》一詩中有“柏舟梁之筳兮”之句,其中“柏梁”指傳統建築中使用柏木而成的梁。後來,人們形容宏偉壯麗的建築時常用柏梁作為比喻,逐漸演變為柏椁。
柏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柏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柏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是由“木”和“果”組成。具體的寫法可以根據不同的古籍和碑刻而各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柏椁的例句:古代帝王常常以柏椁作為陵墓的建材,以展示其威嚴與富貴。
柏椁的組詞可以是:柏椁宮(古代帝王的宮殿)、柏椁陵(古代帝王的陵墓)。
與柏椁相關的近義詞有:柏梁(古代使用柏木的建築構件)。
目前暫無與柏椁相關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