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椁的意思、柏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椁的解释

亦作“栢槨”。见“ 柏椁 ”。


亦作“栢槨”。1.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 。 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预 注:“ 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柏椁(bó gu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词汇,主要指用柏木制作的外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结构 柏椁由“柏”与“椁”组合而成。“柏”指柏木,古代因其木质坚硬、耐腐蚀,被视为制作棺椁的上等材料;“椁”即外棺,套于内棺之外,用于保护棺体。《汉语大词典》记载,椁为“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而“柏椁”特指以柏木为材质的椁,体现了古代丧葬制度中对材质选择的讲究。

二、历史文献记载 柏椁的使用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礼记·丧大记》提到“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表明柏椁曾是大夫阶层的葬具,具有等级象征意义。这一记载与《周礼》中“以爵等为椁之材”的礼制相呼应。

三、文化象征与演变 柏木因四季常青,被赋予“永生”“不朽”的象征意义。汉代《风俗通义》称“椁用柏,取耐久也”,说明柏椁不仅满足物理防护需求,还承载着古人对生命延续的寄托。唐代以后,柏椁逐渐脱离等级限制,成为民间富户丧葬的常见选择。

(注:因古籍文献无网络公开链接,来源标注为《汉语大词典》《礼记》《风俗通义》等典籍,未提供数字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柏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柏椁(bǎi guǒ)指用柏木制作的棺椁,特指古代贵族葬礼中使用的高贵棺材,象征庄重的丧葬仪式。

详细解释

  1. 材质与象征
    柏木因纹理细腻、色泽美观,在古代被视为贵重木材,常用于制作贵族的外棺(椁)。柏椁不仅体现身份地位,也代表对逝者的尊重。

  2.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 《礼记·檀弓上》提到:“柏椁以端,长六尺”,说明其形制规范。
    •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范献子因魏子未复命而“去其柏椁”,通过剥夺柏椁以示贬斥,可见其礼仪象征意义。
  3. 泛化含义
    除特指柏木外棺外,柏椁也可泛指棺椁整体,如宋代王禹偁诗云:“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丧葬文化或文献中的礼仪制度,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礼记》《左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鳌抃悲愤诗揙刀波靡采捋材物茶荈长迁抄录驰绩愁咨春锄麤粝荡佚地蛋筏工沸涫分兵冯友兰负败敷华桴应恭敬桑梓过得核能资源黄纁笺草贱民诘穷京蚨金箴九叙皲皴可噩控制系统哭昭陵劳民动众列营令芳领属隆固虏廷蛮虫纳甲囊扑逆制皮包人豕商叶申致署记亭槛体行往志渥味下马牌香象绝流小肠效诚席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