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椁的意思、柏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椁的解释

亦作“栢槨”。见“ 柏椁 ”。


亦作“栢槨”。1.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 。 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预 注:“ 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柏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柏椁(bǎi guǒ)指用柏木制作的棺椁,特指古代贵族葬礼中使用的高贵棺材,象征庄重的丧葬仪式。

详细解释

  1. 材质与象征
    柏木因纹理细腻、色泽美观,在古代被视为贵重木材,常用于制作贵族的外棺(椁)。柏椁不仅体现身份地位,也代表对逝者的尊重。

  2.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 《礼记·檀弓上》提到:“柏椁以端,长六尺”,说明其形制规范。
    •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范献子因魏子未复命而“去其柏椁”,通过剥夺柏椁以示贬斥,可见其礼仪象征意义。
  3. 泛化含义
    除特指柏木外棺外,柏椁也可泛指棺椁整体,如宋代王禹偁诗云:“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丧葬文化或文献中的礼仪制度,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礼记》《左传》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柏椁(bǎi​guǒ)是一个复合词,意指古代用柏木建造的华丽大殿或陵墓等。拆分部首为木(mù)和果(guǒ),共有12个笔画。 该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在《诗经·周南·关雎》一诗中有“柏舟梁之筳兮”之句,其中“柏梁”指传统建筑中使用柏木而成的梁。后来,人们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时常用柏梁作为比喻,逐渐演变为柏椁。 柏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柏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柏椁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是由“木”和“果”组成。具体的写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古籍和碑刻而各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关于柏椁的例句:古代帝王常常以柏椁作为陵墓的建材,以展示其威严与富贵。 柏椁的组词可以是:柏椁宫(古代帝王的宫殿)、柏椁陵(古代帝王的陵墓)。 与柏椁相关的近义词有:柏梁(古代使用柏木的建筑构件)。 目前暂无与柏椁相关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