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喪的意思、發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喪的解釋

(1) [declare sb. has ***d;sent out obituary]∶把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親友

(2) [deal with the funeral affairs;manage a funeral]∶辦理喪事

詳細解釋

(1).人死公告于衆。《左傳·莊公四年》:“王( 楚武王 )遂行,卒於樠木之下……莫敖以王命入盟 隨侯 ,且請為會於 漢 汭而還。濟 漢 而後發喪。”《北史·齊紀中·顯祖文宣帝》:“ 文襄 崩,祕不發喪。” 唐 杜牧 《窦列女傳》:“ 希烈 暴死,其子不發喪,欲盡誅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 段功 :‘什麼?被他們毒死了!怎麼外邊一個人也沒有說起呢?’ 阿蓋 :‘他們沒有發喪啦。你聽我慢慢對你說吧。’”

(2).辦理喪事。《史記·郦生陸賈列傳》:“及 平原君 母死, 陸生 素與 平原君 善,過之。 平原君 家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貸服具, 陸生 令 平原君 發喪。”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七:“妻覺,揣釵得之,家遂發喪。”《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 許穆公 薨。 齊侯 留 蔡 三日,為之發喪。”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二:“ 賈 家死了人,在發喪之前,棺材都停在這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喪(fāsāng)是漢語中與喪葬禮儀相關的特定術語,指正式對外宣告某人去世的消息,并啟動治喪流程的行為。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1. 宣告喪事

    指逝者親屬或治喪機構通過口頭、書面(如訃告)等形式向社會公衆告知死訊。《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把去世的消息通知親友”。古代稱“赴告”,《禮記·檀弓下》載“赴于齊”,鄭玄注:“赴,告喪也”,可見其禮儀淵源。

  2. 舉辦喪儀

    廣義上涵蓋從報喪到出殡的全過程。《漢語大詞典》釋為:“辦理喪事”,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大怒,烹周苛,并殺枞公而發喪”,此處即指處理喪葬儀式。

二、文化内涵

三、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發喪”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

醫院按規定為無名遺體發喪。

日常口語則傾向使用“辦喪事”“發訃告”等表述,避免文言化詞彙帶來的疏離感。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26-5400-0]
  3. 漢典網. "發喪"詞條釋義. www.zdic.net/hans/發喪(注:鍊接為示例,實際引用需确保有效性)

網絡擴展解釋

“發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宣告死亡消息
    指喪家向親友正式通知某人去世的消息。例如《史記》中記載秦始皇去世後“秘不發喪”,即隱瞞死訊。
  2. 辦理喪事
    指舉行喪葬儀式及相關事務,如《三國演義》提到漢獻帝駕崩後“秘不發喪”,後續需安排喪禮流程。

二、曆史與用法

三、例句參考

  1. 吉思汗遺诏要求秘不發喪,暗中尋找寶藏()。
  2. 貧困家庭因無力承擔喪葬費,簡單發喪後草草安葬()。

四、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喪事的程式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史記》《三國演義》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璧變眩兵守步運財計擦拭朝華朝論乘鸾跨鳳瞅緊祠尾冬時峨冠樊遲稼風流粉署伏抱撫髀遘會寒坰鴻羅賄縱降接簡譜堅緻稭莞汫洲僦舍可可豆酷耽匮止蘭锜老彭冷汗亮兒兩讓療養院罹咎柳子戲落來漫剝面議蜜課難兄内訟甯候牛筋狃泰鷗汀求見山陰勝兵十二屬束躬苔發談情説愛通官脫頤晚秋作物顯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