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棺的意思、瓦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棺的解釋

古代陶制的葬具。《禮記·檀弓上》:“ 有虞氏 瓦棺。” 鄭玄 注:“始不用薪也, 有虞氏 上陶。”《後漢書·王堂傳》:“年八十六卒。遺令薄斂,瓦棺以葬。”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 臨卭 夾門鎮 ,山險處,得瓦棺,長七尺,厚幾二寸,與今木棺略同,但蓋底相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瓦棺是古代喪葬文化中的一種特殊葬具,指用陶土燒制而成的棺椁。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與形制

  1. 材質與結構

    “瓦”指陶土制品,“棺”即葬具。瓦棺整體由陶土燒造,呈長方形匣狀,部分帶有棺蓋。新石器時代遺址(如西安半坡)中常見以陶甕、陶罐為葬具的“甕棺葬”,可視為瓦棺的早期形态。

  2. 文獻記載

    《禮記·檀弓上》載:“有虞氏瓦棺”,鄭玄注:“始不用薪也”,表明瓦棺是虞舜時代替代草裹屍體的進步葬具。《後漢書·王堂傳》亦有“斂以瓦棺”的記載,印證其延續至漢代。

二、考古實證

  1. 新石器時代應用

    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發現大量兒童甕棺葬,以兩件陶甕扣合為棺,體現原始瓦棺形态。江蘇南京江甯湖熟鎮曾出土西周時期完整陶質瓦棺,長1.2米,印證文獻記載。

  2. 漢代演變

    漢代瓦棺常與磚椁配合使用,如洛陽燒溝漢墓群中,瓦棺置于磚砌墓室内的葬式較為普遍,反映“棺椁制度”的層級化。

三、文化意義

  1. 薄葬象征

    《史記·秦始皇本紀》雲:“禹葬會稽,桐棺三寸,瓦棺未成”,将瓦棺與簡樸喪儀關聯。唐代孔穎達疏解《禮記》時強調:“瓦棺,殷土所用”,說明其區别于貴族木棺的平民屬性。

  2. 宗教功能

    佛教文獻《法苑珠林》記載僧人圓寂後“以瓦棺葬之”,體現宗教儀式中對物質簡樸的追求。


學術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 文物出版社, 1963. ISBN 9787501011500
  2.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 中華書局, 1980.
  3. 南京市博物館.《江甯湖熟西周陶棺墓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第8期.
  4. 洛陽區考古發掘隊.《洛陽燒溝漢墓》. 科學出版社, 1959.
  5. [漢]司馬遷.《史記》. 中華書局, 1959.
  6. [唐]道世.《法苑珠林》. 中華書局,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瓦棺”是古代的一種陶制葬具,主要用于殓葬死者。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瓦棺由陶土燒制而成,形似棺材,但材質與木棺不同。其名稱來源于制作材料(瓦片)及用途(棺椁)的結合。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文化意義

瓦棺反映了古代喪葬習俗的多樣性,尤其是陶器在喪葬文化中的應用。漢代《後漢書·王堂傳》提到“遺令薄斂,瓦棺以葬”,體現了古人提倡節儉喪葬的觀念。

4.現代關聯

部分資料提到瓦棺可能演變為現代骨灰盒的前身,但這一說法需謹慎考證,更多體現為對古代葬具文化價值的認可(注:此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瓦棺是古代陶制葬具的代表,兼具實用與文化意義,常見于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中。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禮記》《後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檢敗衄襃加變告波段開關博物院蔔官不停當成章臣極帱載返複反轉片肺腑交戆樸鬲并貢會官舫廣虛嫢嫢寒蕪鶴珠堅陳罽車儆惕鲸飲舊名踞廁卡其克濟賫助攬結磊落不羁聯捷鹿洞淪波舟落霞馬溜某門攀今擥古盤陀路平贜頻日訖成輕恬侵亂仁董散籌善權牲刍生年石濠詩師是月世資書手往來體無迹可求小寵蕭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