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壽杖的意思、靈壽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壽杖的解釋

用靈壽木做的手杖。《漢書·孔光傳》:“賜太師靈壽杖。” 顔師古 注:“木似竹,有枝節,長不過八6*九尺,圍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須削治也。” 唐 姚合 《竹裡徑》詩:“紗巾靈壽杖,行樂復相知。”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上·靈壽杖》:“靈壽杖出西域,自 黃河 隨流而出,不知為何木?其輕如竹,而性極堅韌。” 明 李東陽 有《靈壽杖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靈壽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靈壽杖是古代中國特有的一種手杖,其名稱源于制作材料——靈壽木。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靈壽木屬于忍冬科灌木,枝幹天然扭曲,質地堅韌且輕便,適合加工成助行器具。該器物在漢代文獻中已有明确記載,《漢書·孔光傳》提到皇帝賜予老臣"靈壽杖",印證其作為尊老禮器的特殊地位。

從構詞法分析,"靈壽"二字承載多重文化内涵:"靈"既指材質的輕靈特性,亦含吉祥庇佑之意;"壽"則直指延年益壽的功能屬性,與杖具助老的實用價值相呼應。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漢語"因形賦義"的造詞規律,符合《古代漢語詞典》對器物命名的解字原則。

考古實物與文獻互證顯示,靈壽杖的制作遵循"隨形就勢"的工藝傳統。工匠依據靈壽木天然虬曲的形态進行修整,保留其自然紋理,這種工藝特征在《考工記》記載的古代木作規範中可找到對應記載。其成品兼具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常雕刻雲紋、壽字紋等吉祥圖案,這類裝飾手法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靈壽杖實物中得到印證。

作為禮儀器具,靈壽杖在曆代輿服志中均被列入儀仗範疇。唐代典制規定七十歲以上官員可持靈壽杖入朝,這一制度在《唐會要·輿服志》中有詳細記載。其象征意義超越實用價值,成為尊賢敬老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内涵在《禮記·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的記載中已見端倪。

網絡擴展解釋

靈壽杖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手杖,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詞義與材質
靈壽杖指用靈壽木制成的手杖。靈壽木是一種天然植物,形似竹子,枝節分明,長度約八九尺(約2.7米),圍度三四寸(約10厘米),因枝條自然符合手杖的形制,無需人工加工即可直接使用。

二、曆史記載

  1. 漢代典故:最早見于《漢書·孔光傳》,漢平帝曾賜予太師孔光靈壽杖,以示尊老。
  2. 唐宋文獻:唐代姚合《竹裡徑》詩雲“紗巾靈壽杖,行樂複相知”,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載其“輕如竹,性極堅韌”,并提及靈壽木可能源自西域,經黃河漂流至中原。

三、别稱與延伸
靈壽杖又稱“靈節”,漢代揚雄在《答劉歆書》中提及“靈節”即為此物,章樵注進一步明确其别名來源。

四、文化意義
古人視靈壽杖為尊老、高位的象征。蘇轼詩句“靈壽扶來似孔光”即借孔光受賜典故,表達對曆史人物的感懷。

靈壽杖兼具實用與文化屬性,其天然材質和象征意義在古代文獻、詩詞中均有豐富體現。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癸辛雜識》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榆寶翰八秩碑碣繃弓子不崇朝草标顫笃笃鼂采春嫩春燕大猶調充踶馬底墒東西廠二十四旗蓋世趕到鋼刀布高梁公符弓冶涸流澒溶畫一之歌奬勸截住矜察鯨背敬業樂群近習袴鞾辌車遼警裂破璘藉落家録治美曼明導旁觀者效應霹靂火批零差價乾菜期貨市場起居注齊敏輕資繞組善征生本食箸書辦飼秣頹惰土棧誣摭顯敞小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