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women’s hands) slender;white and tender;women’s hands] 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手如柔荑。——《詩·衛風·碩人》
(1).柔軟而白的茅草嫩芽。《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朱熹 集傳:“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三國 魏 曹丕 《彈棋賦》:“局則 荊山 妙璞,發藻揚暉……平如砥礪,滑如柔荑。”
(2).泛指草木嫩芽。《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雜夭采於柔荑,亂嚶聲於緜羽。” 張銑 注:“柔荑,初生木葉也。” 唐 歐陽詹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東風韶景至,垂柳禦溝新……柔荑生女指,嫩葉長龍鱗。” 清 金農 《題汪六處士蘭竹》詩之一:“柔荑駢穗多纖态,不數 金陵 馬四娘 。”
(3).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唐 李鹹用 《塘上行》:“紅綃撇水蕩舟人,畫橈摻摻柔荑白。” 宋 姜夔 《月下笛》詞:“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殘茸半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渠知君是惜花禦史,故敢露此柔荑。” 郭沫若 《瓶》詩之七:“你是生了病嗎?你那豐滿的柔荑怎麼會病到了不能寫字?”
“柔荑”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柔荑”原指植物初生的嫩芽,如茅草、柳樹等的新芽,質地柔軟潔白()。例如《詩經》中“柔荑”本義即為此類植物嫩芽。
在古代文學中,“柔荑”被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形容其細膩、柔軟的美感()。如《詩經·衛風·碩人》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以植物嫩芽的柔白來比拟衛夫人莊姜的手部之美。
在植物學中,“柔荑花序”借用了該詞,指花軸細軟、單性穗狀的花序(如柳絮),但此用法與文學比喻無直接關聯()。
如今“柔荑”多用于文學或古風創作中,延續其古典意象,例如“纖纖柔荑”形容女子手部柔美()。
“柔荑”以植物嫩芽為喻體,既承載了自然意象,又成為傳統文化中女性美的象征符號。如需進一步了解《詩經》原文或植物學定義,可參考相關古籍或百科資料。
《柔荑》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柔軟和嬌美的花朵。它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花朵或花蕾的外觀和特點。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用來表達對美麗花朵的贊美。
《柔荑》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木(mù)和艹(cǎo),分别代表木材和草類植物。根據這兩個部首和其他筆畫的組合,整個詞彙共有13個筆畫。
《柔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它最早出現在其中一篇名為《柔》的詩歌中。傳統的繁體字書寫形式為「柔蕙」,其中「蕙」是對「荑」的繁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柔荑」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柔荑」的寫法有時會将「柔」寫作「媃」,而荑則保持不變。這種變體寫法在古代出現較多,但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了。
1. 花園裡的柔荑開得正盛,香氣撲鼻。
2. 她慎重地摘下柔荑,放在鼻尖輕輕聞了一下。
3. 春天來臨時,小溪兩岸長滿了柔荑,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
柔情、荑花、柔軟、嬌美、盛開、香氣
嬌豔、嬌媚、嬌羞、清新、秀麗
剛硬、粗糙、凋謝、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