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狀的意思、格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狀的解釋

(1).體格品貌。 唐 司空圖 《書屏記》:“人之格狀或峻,其心必勁,心之勁,則視其筆跡,亦足見其人矣。”

(2).訴訟中按規定程式寫成的狀子。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夫格狀之外,又有投詞者,因格狀限字,故須投詞詳叙始末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含義

  1. 體格品貌
    指人的身體形态和容貌特征。例如唐代司空圖在《書屏記》中提到:“人之格狀或峻,其心必勁”,通過筆迹推斷人的品貌與性格。

  2. 訴訟狀子
    古代指按固定格式撰寫的法律文書。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記載,訴訟中“格狀”需簡明扼要,而“投詞”則用于補充細節。

二、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格狀”解釋為“外形整齊、有條理”,由“格子”和“形狀”組合而來,用于描述事物的結構或布局。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或高權威性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理解。

三、使用注意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典》《福惠全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以确認具體語境下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狀(gé zhuàng)一詞的意思是指物品或事物的形狀、外貌。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十"和"各",并且用了11個筆畫來書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文化,相傳最初是用來形容物品的形态特征。 "格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格狀」。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區别,如"格狀"可能會寫為「格狀」或「格章」。這種寫法主要是因為在演變過程中字形有所調整。 以下是一些關于"格狀"的例句: 1. 這個盒子的格狀很奇特,我真的很喜歡它。 2. 這塊石頭的格狀非常整齊,看起來像是人工雕刻的。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格子"(gé zi)和"狀況"(zhuàng kuàng),它們都與"格狀"有着一定的聯繫。"格子"指的是形成規格的方塊形狀,"狀況"則是指事物的狀态或情況。 "格狀"的近義詞可以是"形态"(xíng tài)或"樣子"(yàng zi),它們也都表示事物的外形或形态特征。 至于"格狀"的反義詞,通常可以是"亂糟糟"(luàn zāo zāo)或"雜亂"(zá luàn),它們與"格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示事物的無序或雜亂狀态。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