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令的意思、敕令的詳細解釋
敕令的解釋
[constitutiones principum] 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詳細解釋
亦作“勅令”。1.誡令;命令。《漢書·韋玄成傳》:“初, 玄成 兄 弘 為太常丞,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 賢 以 弘 當為嗣,故敕令自免。” 顔師古 注:“恐其有罪見黜,妨為繼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後漢書·王龔傳》:“今旦聞下太尉 王公 勅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衮傳》:“ 袞 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将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天下法。吾氣絶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
(2).皇帝的诏令。诏書。《宋史·哲宗紀二》:“ 章惇 等進《新修敕令式》, 惇 讀於帝前,其間有 元豐 所無而用 元祐 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 亦有可取乎?’”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網絡擴展解釋
“敕令”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敕令”讀作chì lìng,指古代帝王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具有強制性和最高權威性。其核心含義源于“敕”字,本義為告誡、約束,後特指皇帝诏令。
二、使用場景
- 政務與法律:用于國家重大事務,如軍事行動、法律法規頒布、官員任免等。
- 禮儀與封賜:涉及祭祀、冊封爵位、賞賜等禮儀性事務。
- 道教文化:在符咒文書中,“敕令”指道教三清天尊的法旨或符箓命令,作名詞或動詞使用。
三、與其他詞彙的區别
- 勒令(lè lìng):強調強制執行的普通命令,無帝王專屬屬性。
- 赦令:特指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君主命令。
四、曆史與文獻依據
漢代文獻如《漢書》《後漢書》均有記載,如《漢書·韋玄成傳》提到“敕令自免”,體現其行政效力。道教經典則擴展了其宗教含義。
五、字形與讀音
- “敕”為形聲字,右部“攴”表動作,左部“束”表讀音,正确讀音為chì(非lè或sh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敕令案例或道教符咒用法,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宗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令(chì lìng)是指君主下達的命令或教誨。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一,筆畫總共有11劃。敕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君主制度下,君主通過敕書向臣子傳達命令或教誨。此外,敕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敕令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所用的形式。例如,古代有時将“敕”寫作“勅”,“令”寫作“令”。這是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書寫風格的不同所導緻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敕令”的例句:
1. 君主下達了一道敕令,要求全國人民遵守。
2. 我們應該遵守敕令,服從君主的命令。
3. 敕令赦免了一些罪犯,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些與“敕令”相關的組詞有:诏令、法令、聖旨。這些詞語都是指君主下達的命令或法令。
近義詞有:谕旨、勅令。這些詞語也可以用來表示君主的命令或教誨。
反義詞則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語,因為“敕令”本身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