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靜。《文選·王褒<洞箫賦>》:“惏慄密率,掩以絶滅。” 李善 注:“密率,安靜也。”
(2).圓周率的較精确值。《隋書·律曆志上》:“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
“密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圓周率近似值
指祖沖之提出的圓周率分數近似值 $frac{355}{113}$(約為3.1415929),與“約率”$frac{22}{7}$(約為3.142857)相對。這一發現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重要成就,精度領先世界近千年。
數論概念
與哥德巴赫猜想、華林問題相關,涉及素數分布或數論中的密度問題。
形容行動狀态
部分詞典(如、6)提到“密率”作為成語,表示“人多而行動迅速、配合默契”,例如形容團隊高效協作。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早期文獻如《洞箫賦》中,“密率”被解釋為“安靜”,屬于古漢語生僻用法。
需注意區分“密率”與“秘密率領”的誤用(如提到的“李密率殘兵撤退”),此類情況實為詞語拆分,非固定詞彙。
建議參考權威數學文獻或《隋書·律曆志》了解核心定義,其他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密率是一個漢字詞,表示密度的程度或頻繁的程度。
字母密的部首為宀,字母率的部首為⺈。密的筆畫數為5,率的筆畫數為9。
密率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密"表示密度的程度,"率"表示頻繁的程度。它們在一起組成了“密率”,表示密度高或頻繁的程度。
密率的繁體字為「密率」,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普通百姓中并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古代使用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相似,仍然是「密率」。
1. 這個城市的人口密率非常高,交通擁堵是常見的現象。
2. 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完成任務的密率令人羨慕。
3. 家裡的物品放置得很整齊,利用空間的密率很高。
1. 密閉:封閉得很好,不透氣。
2. 密密麻麻:形容十分密集。
3. 密謀:暗中策劃并計劃的行動。
密集、頻繁、緊密
稀疏、稀疏、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