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瀉痢的意思、瀉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瀉痢的解釋

下痢。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槟榔》:“檳榔子……治瀉痢後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瀉痢是中醫術語,通常指洩瀉和痢疾兩類疾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洩瀉(腹瀉)

  1. 症狀特征
    以大便稀溏、次數增多(可達十數次/日)為主,糞便可能呈水樣或夾帶未消化食物,常伴隨腹脹、腹痛、腸鳴、食欲不振。無裡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或膿血便。

  2. 病因與分類

    • 急性洩瀉:多因誤食不潔食物、暴飲暴食或外感濕邪引發。
    • 慢性洩瀉:病程遷延,易因飲食不當、情緒波動等反複發作。
  3. 治療原則
    中醫以運脾化濕為主,急性期側重祛濕,慢性期需調理脾胃。現代醫學則可能使用蒙脫石散、益生菌等藥物。


二、痢疾

  1. 症狀特征
    表現為腹痛、裡急後重(便意頻繁但排便不盡)、排赤白膿血便,可伴發熱、怕冷。

  2. 病因與分類

    • 暴痢:起病急驟,多由細菌(如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蟲感染引起。
    • 久痢:病程長,反複發作,常見于慢性結腸炎等疾病。
  3. 治療原則
    需根據寒熱虛實辨證施治,如清熱利濕或溫補脾腎。現代醫學針對細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如羅紅黴素)。


三、瀉痢的區分要點

特征 洩瀉 痢疾
大便性狀 稀溏、無膿血 黏液膿血便或赤白便
裡急後重
伴隨症狀 腹脹、腸鳴 腹痛、發熱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瀉痢的意思

《瀉痢》是一個中文詞彙,形容一種疾病的症狀,通常指腹瀉和痢疾。當人們消化系統受到某些原因的影響時,腸道蠕動加速,導緻大量糞便排出,形成腹瀉。而痢疾則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一種腸道疾病,病程長短不一,但通常伴隨着腹瀉和便血的症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瀉痢》這個詞可以根據其漢字的結構和含義進行拆分。其中,《瀉》由氵(水字旁)和曷(合字部首,表示動作)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8。《痢》由疒(疔字旁)和利(讠字旁)組成,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瀉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對相關疾病的稱呼。它最早出現在《新修康熙字典》的解釋中,用于形容腹瀉和痢疾的症狀。繁體字體中,瀉痢的部分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和用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瀉痢的部分字形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時間的變遷,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然而,瀉痢這個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得了瀉痢,需要卧床休息。

2. 這種食品可能會導緻瀉痢。

組詞

一些與瀉痢相關的組詞包括:瀉藥、瀉下、痢疾、痢疾杆菌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瀉痢相關的近義詞有:腹瀉、*********、腸炎等。而與之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正常排便、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