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漕事的意思、漕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漕事的解釋

(1).有關漕運之事。《漢書·食貨志上》:“漕事果便, 壽昌 遂白令邊郡皆築倉。”《新唐書·食貨志三》:“ 開元 十八年, 宣州 刺史 裴耀卿 朝集京師, 玄宗 訪以漕事。”

(2).指 清 代有關征收漕米的事情。 清 魏源 《籌漕篇下》:“ 江 楚 賦輕而船重,抵 淮 遲,汛漲輒虞堵閉,故言漕事則易而運道則難; 江蘇 賦重而船輕,抵 淮 蚤,汛前尚可籌渡,故言運道則易而漕事則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漕事指中國古代通過水路運輸官糧(主要是田賦糧食)的事務,是維系國家經濟命脈和京城、邊軍供給的重要制度。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漕運制度的核心事務

    “漕”本義指通過水道運輸糧食,“事”即事務、職責。漕事專指政府組織的、利用天然或人工河道(如大運河)将征收的糧食從産糧區(如江南、江淮)大規模運往指定地點(如京師、邊防要塞)的整套工作。這涉及糧食征集、倉儲、運輸(包括船隻管理、河道疏浚)、押運、交付等環節。

  2. 國家財政與命脈所系

    漕事是古代王朝財政經濟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它确保了中央政府和軍隊的糧食供應,尤其在定都北方的王朝(如唐、宋、元、明、清),南糧北運的漕事直接關系到國家穩定。漕糧規模巨大,如明清時期年運量常達數百萬石,其順暢與否關乎國計民生。

  3. 複雜的系統工程與管理機構

    漕事運作需要龐大的組織體系。曆代均設有專門官職和機構管理,如唐代的轉運使、宋代的發運使、明清的漕運總督。管理内容包括:

    • 征兌:在州縣征收糧食并兌付給運軍。
    • 運輸:組織漕船、船隊(漕幫),安排航程、過閘。
    • 河道維護:疏浚河道、修築堤壩、管理水源(如調節運河水量)。
    • 倉儲:沿途設置中轉倉(如漕倉),終點設大型糧倉(如京通倉) 。
  4. 社會與經濟的深遠影響

    漕事不僅是一項運輸任務,其影響廣泛:

    • 促進運河沿岸經濟:帶動了沿河城鎮商業、服務業(如碼頭、客棧、搬運)發展。
    • 催生特定群體:形成了龐大的運軍(漕軍)、漕丁、漕幫組織。
    • 滋生弊端:漕運過程中易産生浮收、勒索、腐敗(如“漕規”“陋規”)及因河道淤塞、天災導緻的延誤風險 。

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漕事”一詞已罕用,其具體事務隨着漕運制度的廢止(清末)而消失。但在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運輸史、制度史時,“漕事”仍是理解中央集權國家如何解決大規模物資調配問題的關鍵概念。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漕事”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廣義的漕運事務

指與漕運(古代水路運輸,特指糧食運輸)相關的各類事務。例如:

二、清代的漕米征收

專指清代通過漕運系統征收、運輸稅糧(漕米)的具體事務,涉及糧食調配與稅收管理。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食貨志》《新唐書》等文獻,或查閱清代漕運專題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鏊戰暴腮龍門八字還沒有一撇北戶本本不的不經之說操戈懲責池心吹胡子戳包兒觕義當壯蹈騰燈夕對齊迩人烽火連天功耗歸養固倫虎爪書家夥點劍花佳士解星寄宿舍九距記載聚彙距虛虧紊虧污樂語卵袋緑衣人模山範水目不斜視年盡歲除農夫剽刦窮破旗物榮啓期上九上中舍舊謀新失聯訟端蘇轍堂舅同亭晩爨無能烏鳥之情仙滋小布衫小槽晞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