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鐮的意思、鈎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鐮的解釋

(1).農用鐮刀。《周禮·秋官·薙氏》“夏日至而夷之” 漢  鄭玄 注:“夷之以鉤鎌,迫切芟之也。”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 棠谿 之劍,天下之銛也,用之穫穗,曾不如鈎鐮之功也。”

(2).兵船用具。在長竹頂端裝置彎刃,用以鈎船、割繩。參閱 明  郭钰 《武備志·鈎鐮圖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鈎鐮是中國古代兼具鈎割與劈砍功能的複合兵器,其名稱由“鈎”與“鐮”二字組合而成,在軍事、農業及武術領域均有重要應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闡釋其詳細含義及文化背景:


一、字義解析

  1. 鈎(鈎)

    指彎曲帶刃的器械,用于牽引、懸挂或切割。《說文解字》釋為“曲鈎也”,引申為鈎取、鈎連之意。在兵器中,鈎的形态可鎖拿敵方武器或肢體。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線上檢索(中華典藏網)

  2. 鐮(鐮)

    本義為收割農具,《釋名·釋用器》載:“鐮,廉也,體廉薄也。”其刃部鋒利,常用于割斷草木莖稈。兵器化後兼具劈砍與鈎割功能。

    來源參考:

    《釋名疏證補》電子版(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二、鈎鐮的複合定義

鈎鐮是結合鈎與鐮特征的冷兵器,形制為長柄末端裝設彎鈎與鐮刀狀刃器。核心功能包括:


三、延伸應用場景

  1. 軍事用途

    宋代為克制金國鐵浮屠重騎兵,将鈎鐮槍列為制式裝備,專斬馬腿。《宋史·兵志》載:“造鈎鐮槍,以破金人拐子馬。”

    來源參考:

    《宋史》卷一九七(國學導航)

  2. 農具演化

    部分農用鐮刀加裝鈎齒(如柴鐮、草鐮),便于捆束作物,此設計被逆向應用于兵器制造。

    來源參考:

    《中國古代農具圖鑒》(中國農業博物館)

  3. 武術器械

    傳統武術中,鈎鐮發展出套路技法,如少林“鈎鐮槍”、南派“鈎鐮刀”,強調鈎、割、鎖、纏的複合攻擊。

    來源參考:

    《中國武術大辭典》收錄“鈎鐮”詞條(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四、文化象征意義

鈎鐮在民間文學中常象征智取與巧力,如《水浒傳》徐甯以鈎鐮槍大破連環馬,體現“以技克強”的戰術思想。其形制亦影響民俗藝術,如年畫中門神常執鈎鐮狀兵器鎮邪。

來源參考:

《水浒傳》第七十八回(中國古典文學網)


結語

鈎鐮作為功能性複合詞,既反映古代兵器設計的實用性智慧,亦體現農具與軍械的技術交融。其釋義需結合器物形制、曆史語境及文化衍變綜合考據,方符合漢語詞典的考釋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鈎鐮”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解釋:

一、農用工具

  1. 基本定義
    指傳統農用鐮刀,用于收割莊稼或除草。其形制多為彎刃,便于切割植物莖稈。
  2. 曆史記載
    《周禮·秋官·薙氏》中提及“夷之以鉤鎌”,漢代鄭玄注釋為“迫切芟之”,即用鈎鐮快速割除雜草。北齊《新論·適才》也對比了鈎鐮與劍在收割效率上的差異。

二、古代兵器

  1. 形制與用途
    在長竹竿頂端裝置彎刃,主要用于水戰或城防,可鈎住敵方船隻、割斷繩索,兼具攻擊與防禦功能。明代《武備志·鈎鐮圖說》詳細記載了其使用方法。
  2. 實戰特點
    因兼具“鈎”與“割”的功能,常用于破壞敵方器械或限制行動,屬于冷兵器中的特殊類型。

三、成語隱喻

  1.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鈎鐮”比喻利用權謀或陰謀手段排除異己,含貶義。“鈎”象征權謀設計,“鐮”象征鏟除對手。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鬥争或人際博弈中隱秘而狠辣的手段,如“他善用鈎鐮之術,終登高位”。

四、遊戲道具

在遊戲《仙劍奇俠傳三》中,鈎鐮是角色“龍葵”的武器,屬性為火,攻擊時可附加火毒效果,通過渝州武器店購買獲得。


總結
“鈎鐮”既可指實體工具(農具、兵器),也可作抽象比喻(權謀手段),或為遊戲虛構裝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武備志》等古籍,或《仙劍奇俠傳三》遊戲設定。

别人正在浏覽...

白錢帛子蠶頭燕尾重孫舛午帶減腰圍單厚盜篡德履董酒奮不顧生風洞绋冕附膻婦豎伏中高徹割面供認果直颔頤賀監诃咥黃金入櫃驩嘩降緻燋鲠繳進濟濟蕩蕩稷饋迳流即速幾象枯敗梁苑隋堤連栅嶺嶂辘車賣耀門詞妙姬猱獅狗七寶樓台青峯曲線美如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際繩按瘦悴朔客歲聿雲暮鎖怨桃李遍天下鐵腳通貢嵬崛我郎相際遐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