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露的意思、麤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露的解釋

亦作“麄露”。謂直露無馀。 宋 王應麟 《玉海·辭學指南二》:“制詞(制、誥)三處最要用工:一曰破題,要包盡題目而不麄露……三處乃一篇眼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麤”和“露”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以從這兩個字的字義結合來理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麤”的字義解析 “麤”是“粗”的古字,其本義指事物形态上的粗糙、不精細。《說文解字》釋為:“行超遠也。從三鹿。凡麤之屬皆從麤。”段玉裁注:“鹿善驚躍,故從三鹿,引伸之為鹵莽之稱。”其核心含義包括:

  1. 粗糙、不精緻:指物體表面或質地不細膩、粗劣。如“麤米”(糙米)、“麤布”(粗布)。
  2. 粗疏、疏忽:指行為或心思不周密、馬虎。如“麤疏”、“麤心”。
  3. 粗大、粗略:指形體或範圍寬大、不精确。如“麤大”、“麤略”。
  4. 粗魯、粗野:指言行舉止不文雅、莽撞。如“麤人”、“麤鹵”(粗魯)。

二、 “露”的字義解析 “露”的本義指露水,即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說文解字》釋為:“潤澤也。從雨路聲。”其引申義非常豐富,核心含義包括:

  1. 顯露、暴露:使隱藏的事物顯現出來。如“暴露”、“揭露”、“露骨”。
  2. 在室外、無遮蓋:與“藏”、“蓋”相對。如“露天”、“露宿”。
  3. 洩露、敗露:指秘密或事情被洩露。如“洩露”、“露底”。
  4. 表現、顯出:指呈現出某種狀态或樣子。如“流露”、“面露喜色”。

三、 “麤露”的合成含義 将“麤”與“露”結合,“麤露”一詞主要表示:

  1. 粗淺地顯露或暴露:指事物(如意圖、情感、狀态、質地等)以一種不細緻、不隱晦、直白甚至粗率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被人察覺。它強調顯露的方式缺乏修飾、含蓄或精細,帶有一定的原始性或直接性。
  2. 粗略地展示或呈現:指對事物進行不深入、不全面、大略的展示或描述。

四、 用法與示例 “麤露”在古籍中可見,多用于描述情感、意圖、事物狀态等的直接、不加掩飾的表露。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對“麤”和“露”的字形、字源及核心義項有最權威、詳盡的解釋。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可參考其官方線上數據庫或權威出版社信息]
  2.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了“麤”和“露”的最早字形分析和本義訓釋。中華書局出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了“麤露”等古語詞,并提供了較為實用的釋義和例證。商務印書館出版。
  4. 漢典網 (www.zdic.net):一個較為權威的線上漢語字典,整合了多部傳統字書的解釋,方便查詢“麤”和“露”的詳細釋義及古籍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由于“麤露”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且未搜索到直接相關的釋義,以下從單字拆解和可能的組合角度進行分析:

  1. 【麤】
    讀音為cū,是“粗”的異體字,本義為“鹿群行貌”,後引申為:

    • 粗糙(如“麤糙”);
    • 粗疏、不精細(如“麤略”);
    • 粗大、粗壯(如“麤枝大葉”)。
      在古籍中常與“粗”通用,如《左傳》注“麤,疏也”。
  2. 【露】
    讀音為lù,常見含義包括:

    • 自然現象: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液滴(如“露水”);
    • 顯露、暴露(如“暴露”“露骨”);
    • 無遮蔽(如“露天”)。

組合推測:
“麤露”可能為古漢語或生僻組合,可嘗試兩種解讀:

若為現代誤寫,可能為“粗露”(粗略顯露)或“粗魯”(言行粗俗)的筆誤,需謹慎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艾艾安貧樂道白茆寶芝北昆比肩齊聲璧氣彩霞殘棄柴桑門尺椽片瓦淳源餈餻疵疠刺癢璀粲地下河洞悉短接二扯子耳石敷敷幹谒藁街給谏各有所長公史公文帖花鹽貨賄積德裕後浄律進涉寄人籬下繼受韭菜科擾狂漢窟壘覽示攬執臨文不諱馬骔偏襌偏意樵侶清河驅山擅美勝卻仕林石溪屬聯鼠尾草肅戒頭重屯駐翁媪碔砆混玉消聲滅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