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德的意思、世德的詳細解釋
世德的解釋
(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詩·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鄭玄 箋:“以其世世積德,庶為終成其大功。”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及一日有文移發召之警,則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備戰守馭車僕焉。” 清 劉大櫆 《程氏宗祠碑記》:“以遺紹自肩,謂世德傳衍在予。”
(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選·陸機<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李善 注:“言歌詠世有俊德者之盛業。”
詞語分解
- 世的解釋 世 ì 一個時代,有時特指三十年:世代(.很多年代;.好幾輩子)。世紀(指一百年)。流芳百世。 一輩一輩相傳的:世襲。世家(.封建社會中門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史記》中諸侯的傳記)。 人間,以與天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世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解釋
- 累世功德:指家族世代傳承的德行或積累的功德。例如《詩經·大雅·下武》中的“世德作求”,鄭玄注“世世積德,庶為終成其大功”,強調代代延續的道德力量。
- 代代有德之人:特指祖輩與自身均具備美德的家族或個人,如宋代許劭家族以“世德”為堂號,彰顯家族道德傳承。
二、古典出處與擴展
- 文獻引用:最早見于《詩經》,後陸機《文賦》有“詠世德之駿烈”之句,宋代蘇轼、王安石等也在詩詞中使用該詞,體現對先輩德行的贊頌。
-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中,世德不僅是家族榮譽的象征,更強調通過代際積累實現社會價值,如“承藉世德,備戰守馭”(曾鞏文)。
三、用法與示例
- 組詞造句:如“世德作求”“辱沒祖宗世德”(《窦娥冤》),多用于表達對家族道德傳承的肯定或反思。
- 現代應用:作為名字時,寓意“順應自然規律發展德行”,寄托對品德修養的期許。
四、發音與結構
- 拼音:shì dé。
- 構詞:由“世”(世代)與“德”(道德)組合,強調時間維度下的道德延續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引用或現代姓名學案例,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世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世德》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是指人們在世間應該具備的美德和品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世德》的拆分部首是「一」,它的總筆畫數為4。
來源
《世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論語》。在《論語·衛靈公》一章中,孔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其中的“不可陋也”即指的是「世德」,意味着君子應該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不能堕落為庸俗之徒。
繁體
《世德》的繁體形式為「世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世德》的寫法與今天相比略有差異。其中,「世」字的上面有一個小點,象征人類的形成和存在;「德」字采用了左右結構,左邊是「彳」,表示人的行走,右邊是「心」,表示心靈。
例句
1. 他被公認為擁有高尚的世德,為人們樹立了榜樣。
2. 作為一個企業家,他注重公司的社會責任,一直秉持着世德為先的原則。
組詞
1. 世德弘揚
2. 世德高尚
3. 世德标杆
近義詞
倫理道德、美德、道義、品德
反義詞
世俗、邪惡、敗德、道德堕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