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粟的意思、絲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粟的解釋

(1).蠶絲與粟米。《北史·徐遵明傳》:“﹝ 遵明 ﹞頗好聚歛,與 劉獻之 、 張吾貴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懸納絲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質,有損儒者之風。”

(2).比喻極小或極少。 唐 羅隱 《讒書·雜說》:“然珪璧者,雖絲粟玷纇,人必見之,以其為有用之累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雜徵馀論》:“若夫雜課除有額徵,未敢少寬絲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粟

釋義

“絲粟”為漢語合成詞,由“絲”與“粟”組合而成,本義指蠶絲和粟米,後引申為極其微小的事物或極少的數量,強調細微、瑣碎或微不足道。


一、本義解析

    • 指蠶絲,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象征纖細、輕軟之物。
    • 來源:《說文解字》:“絲,蠶所吐也。”
    • 指小米(粟米),古代主要糧食作物,顆粒微小。
    • 來源:《說文解字》:“粟,嘉谷實也。”

合成詞義:

“絲粟”原指兩種具體事物,因二者均具“微小”特征,故聯合後強化“細微之物”的含義。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比喻極其微小
    • 形容事物微不足道,如“絲粟之微”“不差絲粟”。
    • 例證:明代宋濂《燕書》:“計較絲粟之利,而忘大局。”
  2. 代指極少數量
    • 強調數量微乎其微,如“絲粟之功”“絲粟之贈”。
    • 例證:《孟子·告子下》“絲粟之征”注疏(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指極輕的賦稅。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絲粟:①蠶絲與粟米;②比喻極微小之物。

    •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9卷。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絲粟:形容極其微小或數量極少。


四、古籍用例

  1. 《孟子·告子下》

    “無諸侯之币,而有絲粟之征。”

    • 指征收極微薄的賦稅。
  2. 《宋史·食貨志》

    “民輸絲粟,以充軍儲。”

    • 描述百姓繳納微量物資以充軍需。

五、現代用法提示

現代漢語中,“絲粟”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常見于成語“不差絲粟”(形容分毫不差)、“絲粟之功”(指微小的貢獻)。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微小”展開,具形象性與文化延續性。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并援引經典文獻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絲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解釋

    • 本義:指蠶絲與粟米,兩者均為古代重要的生活物資()。例如《北史·徐遵明傳》中記載“懸納絲粟”,即用絲粟作為教學報酬。
    • 比喻義:形容極小或極少的事物,如“絲粟玷纇”指微小的瑕疵()。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語境,強調事物的細微或微弱,如描述聲音、光線、力量等。例如:“世之亂也,曾不肯捐絲粟之力以拯天下”()。

  3. 出處與例句

    • 出自《北史》《讒書》等古籍,如唐代羅隱《讒書·雜說》中以“絲粟”比喻玉器上的微小瑕疵()。
  4. 相關成語

    • 毛發絲粟: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出自宋代歐陽洵《上歐陽内翰書》()。例如:“毛發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

總結來看,“絲粟”既可指具體物品(絲與粟),也可抽象表達“微小”的概念,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掰開揉碎邊部壁鐘常算察選懲懼沖擊波喘嗽打撺到任規地蛋端莊反哺之情旛勝飛雲履分書伏愆幹雷耕漁光傥果斷過摩過為皓管橫絲環璧降意記睹齎用居勿開山斧恪守成憲寬叡羸蹇立射泷泷蘿薜羅曼司盲視冒雨鳴玉溪彌日累夜抹泥内證峭慘侵衊秋風客熱喘三白草三垓曬暖懾悸身章眎朝實時田狩陿隘下若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