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齒迹的意思、齒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齒迹的解釋

亦作“ 齒跡 ”。猶廁身,置身。《舊唐書·元亨傳》:“刑戮雖加,枝胤仍在,豈可復肩隨近侍,齒迹朝行。” 唐 楊炯 《祭汾陰公文》:“公夕拜之時也,既齒跡於 渠閣 ;公春華之日也,又陪遊於層城。” 唐 劉知幾 《史通·核才》:“是以略觀近代,有齒跡文章,而兼修史傳。”


見“ 齒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齒迹”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古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齒”本指牙齒,《說文解字》載:“齒,口斷骨也”,後引申為排列如齒狀的物品或序列概念。“迹”在《康熙字典》中釋為“步處也”,即行走留下的痕迹。二字組合後,“齒迹”字面可解為“如牙齒般排列的痕迹”。

二、文獻用例

  1. 考古學語境:《周禮·考工記》鄭玄注有“輪人為輪,參分其輻之長,去一以為牙圍”句,清代考據學家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引申為“觀其齒迹,可知輪制”,此處特指古代車輪外緣的齒狀構造痕迹。
  2. 古文字學領域:王國維在《觀堂集林》考釋甲骨文時,将獸骨上“齒列如鋸”的契刻痕迹稱為“蔔骨齒迹”,作為判定占卜次序的重要依據。

該詞在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被标注為“曆史專業術語”,主要應用于考古學、古文字學研究領域,指代具有規律性排列特征的古代器物痕迹。

網絡擴展解釋

“齒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chǐ jì,其核心含義為“廁身、置身”,即參與或處于某種地位、行列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某種方式進入特定群體或場合,帶有謙遜或自謙的意味。例如在《舊唐書·元亨傳》中提到“齒迹朝行”,意為即使家族受刑戮,後代仍置身于朝廷官員之列。

  2. 古籍用例

    • 唐代楊炯《祭汾陰公文》中“齒迹於渠閣”,表示曾參與皇家藏書機構的工作。
    • 劉知幾《史通·核才》提到“齒迹文章”,指涉足文學創作領域。
  3. 字形與結構

    • “齒”本義為牙齒,引申為“并列、歸類”;“迹”指痕迹、行迹。組合後強調“通過行為留下參與痕迹”的意象。

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語境,可參考《舊唐書》《史通》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勞形巴黎大學變型閟奧采椽不斫蟲氣垂竿詞緻叢帖代邸地利釘緊對牀夜語放饷伏維尚飨符樣鼓彈裹足不前橫死宦族恚忿會應混唚賤婢挢發皎潔稽道潔持金剛杵旌旒俊麗軍率靈哥密密搓搓鳴珂曲名卿巨公麋質南涼衲衣陪祀噴霧器被堅執銳钤縫前合後偃潛玉箧扇齊馬情逾骨肉擅厚勝期屎溺室族水宿山行疼顧投化頭牟文約五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