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統帥。《左傳·哀公十七年》:“ 子穀 曰:‘觀 丁父 , 鄀 俘也, 武王 以為軍率。’”《呂氏春秋·孟秋》:“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乃賞軍率武人於朝。”參見“ 軍帥 ”。
“軍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軍率”指“軍中統帥”,即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例如《左傳·哀公十七年》提到,武王将俘虜觀丁父任命為軍率,說明其統帥地位。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等原典,以獲取更精準的語用背景。
《軍率》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軍(jūn)和率(lǜ)。
軍(jūn)是由「⺠」部首和「冖」部分組成,意為軍隊。它的拆分筆畫順序為「⺠」(3畫)和「冖」(2畫)。
率(lǜ)是由「王」部首和「去」部分構成,表示領導和引導的意思。它的拆分筆畫順序為「王」(4畫)和「去」(5畫)。
《軍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中,指的是軍隊的領導者或指揮官。在古代,軍隊的指揮者往往由統帥或将軍來擔任。
《軍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率」。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軍應該寫作「軍」,率應該寫作「率」。這種寫法更加複雜,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筆畫和組合。
以下是一個例句:
軍率的英勇表現為軍隊帶來了勝利。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詞語:
組詞:軍隊、軍官、軍旅、軍容、率領、率土、率先
近義詞:軍師、統帥、将領
反義詞:士兵、部下、從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