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钤縫的意思、钤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钤縫的解釋

單據、契約、重要文書等钤蓋騎縫章的地方。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文移諸式》:“凡上行文書,鈐縫處用印須在番面半中正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钤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文書、契約等正式文件上蓋騎縫章的位置。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單據、契約、重要文書等钤蓋騎縫章的地方。騎縫章通常跨越多頁文件邊緣,确保文件完整性和真實性,防止篡改。

  2. 字詞拆分

    • 钤(qián):本義為印章,引申為蓋章動作。
    • 縫(fèng):指接合處或縫隙,此處特指文件裝訂或折疊後的接縫處。
  3. 曆史出處
    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莅任·文移諸式》中提到:“凡上行文書,鈐縫處用印須在番面半中正用。”,說明古代官方文書中對騎縫章使用已有規範。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騎縫章需覆蓋文件邊緣,使每頁均保留部分印文,拆分後無法單獨使用,從而增強防僞性。這一用法至今仍見于重要紙質文件的籤署流程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钤縫

钤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钤”和“縫”。

钤的部首和筆畫

钤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9畫。

縫的部首和筆畫

縫的部首是纟,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钤縫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員的徽章。古代官員佩帶金屬徽章,上面有一個小孔,通過這個小孔,将徽章縫在衣物上。因此,钤縫一詞指的是用細線縫紮衣物上的徽章。

繁體

钤縫的繁體字為「鈐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钤字古時候的寫法為「鈐」,縫字古時候的寫法為「縫」。

例句

1. 她細心地将徽章钤縫在制服上。

2. 這個品牌注重細節,每一件商品都經過精細的钤縫工藝。

組詞

組詞包括:钤印、钤章、密钤、衣縫、縫合。

近義詞

近義詞有:針線、縫紉、縫補。

反義詞

反義詞有:裂縫、破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