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椽不斫的意思、采椽不斫的詳細解釋
采椽不斫的解釋
采:柞木。比喻生活簡樸。
詞語分解
- 采椽的解釋 栎木或柞木椽子。言儉樸。《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史記·太史公自序》:“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曰:“采椽,櫟榱也。”《漢
- 斫的解釋 斫 ó 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斫伐。斫喪(刵 )(喻摧殘、傷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傷害身體)。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采椽不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讀音:cǎi chuán bù zhuó
- 字面意思:以柞木(或栎木)為椽子,不加雕飾。
- 引申義:形容居所簡陋、生活簡樸,多用于褒揚節儉的品德()。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 後世引用:曹操在《度關山》中化用此典:“不及唐堯,采椽不斫。世歎伯夷,欲以厲俗。”
(兩處引用均體現對上古帝王簡樸作風的推崇)()。
3.詞語結構解析
- 采:通“棌”,指柞木(一種質地堅硬的木材)。
- 椽:屋頂承瓦的木條。
- 不斫:不砍削雕琢,保留木材原貌。
- 整體:通過建築材料的粗樸,隱喻生活方式的節儉()。
4.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描述人物品德或曆史典故,含褒義。
- 示例:
“他雖身居高位,卻采椽不斫,始終保持着樸素作風。”
- 近義詞:茅茨不翦、土木形骸、粗茶淡飯()。
5.注意
- 部分資料(如)提到“比喻事物已完善,無需再加工”,但此解釋與主流權威文獻不符,建議以《韓非子》及曹操詩作為标準釋義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椽不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采伐樹木時,隻要取下樹枝,不砍伐整株樹木。這個成語比喻順應自然規律,不破壞整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采(部首:木,筆畫:8)
- 椽(部首:木,筆畫:12)
- 不(部首:一,筆畫:4)
- 斫(部首:斤,筆畫:4)
來源:《采椽不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文中。莊子以養生之道為主題,比喻個人修養應該與自然保持和諧共生的關系。
繁體:《采槺不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字的書寫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大緻上與現代相同。
例句:在生态環境保護方面,我們要采取“采椽不斫”的原則,注重生态平衡的維護和可持續發展。
組詞:采伐、椽子、不疊、斫喪
近義詞:保護自然、和諧共生
反義詞:濫砍濫伐、不顧生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