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室南渡後對 浙江 會稽 一帶的泛稱。亦專指 會稽 。《晉書·王羲之傳》:“ 羲之 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徧遊 東中 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春歸定得意,花送到 東中 。”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 玉京道人 莫詳所自出,或曰 秦淮 人,姓 卞 氏……踰兩年,渡 浙江 ,歸於 東中 一諸侯。”
“東中”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核心含義
指晉室南渡後對浙江會稽(今紹興)一帶的泛稱,亦可特指會稽地區。例如《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辭官後“徧遊東中諸郡”,即指他在會稽周邊遊曆。唐代李嘉祐詩句“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也印證了這一地理指向。
詞源背景
該詞源于東晉時期政治中心南移的曆史背景,北方士族将江南核心區域稱為“東中”,反映出會稽在當時經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他釋義争議
有觀點認為“東中”可泛指東方的中部地區(如河南、湖北等),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直接佐證,可能源于對文言文中方位詞“東”與專有名詞“東中”的混淆。
現代延伸用法
個别現代詞典将“東中”解釋為“事物分布均衡無偏向”,但此類用法在古籍中未見實例,應為現代引申義。
建議:若需深入探究該詞的曆史地理細節,可參考《晉書》及唐代詩文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