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谌母的意思、谌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谌母的解釋

亦作“ 諶姆 ”。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太平廣記》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錄·谌母》:“又 吳 市逢有三歲孩子,悲啼呼叫,倏遇 諶母 ,執母衣裾曰:‘我母何來?’” 明 屠隆 《昙花記·真君驅邪》:“奉道 明王 ,授書 諶姆 ,浄明忠孝為則。”《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卻説 金陵 丹陽郡 ,地名 黃堂 ,有一女真字曰 嬰 。潛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幾百年歲。鄉人累世見之,齒髮不衰,皆以 諶母 呼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谌母”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與讀音


二、道教文化中的谌母

  1. 身份背景
    谌母又稱“嬰姆”,姓谌名嬰,三國時期吳國人,居丹陽郡黃堂,潛修道教至道,因容顔不老被稱為“嬰姆”。

  2. 傳說與地位

    • 據《太上靈寶淨明宗教錄》記載,她曾遇仙童授以《大洞真經》等秘法,後成為道教淨明派的重要傳法者。
    • 傳說她将道法傳授給許遜(許真君),助其鎮妖伏魔,相關故事見于《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三、其他語境中的用法

  1. 成語引申義
    在極少數語境中,“谌母”可引申為“聰慧賢良的母親”,源于作家谌容的《谌母挽歌》,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2. 古籍記載
    《太平廣記》《墉城集仙錄》等文獻中,谌母被描述為“童顔鶴發”的神仙,強調其修道成真的形象。


四、文化影響

谌母信仰在江西等地仍有留存,部分道觀将其奉為傳授忠孝之道的典範,體現了道教“修行濟世”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傳說細節或文獻出處,可查閱《太上靈寶淨明宗教錄》《警世通言》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谌母

谌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谌和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谌的部首是讠,谌的筆畫數為二十一;母的部首是毋,母的筆畫數為五。

來源

谌母是由谌和母組合而成的。谌指親近或尊敬,表示對母親的親近和尊敬之意。

繁體

繁體字谌母的寫法為諶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谌母有時會以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寫法出現,如蔯母、襯母。

例句

1. 她無時不刻都在體貼關心谌母的生活。

2. 谌母是她的依靠和精神支柱。

組詞

谌母的組詞有:谌母節、谌母行、谌母禮、谌母愛等。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有媽媽、母親、娘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有父親、爸爸、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