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翼。古代戰陣有左右翼。借指事物之相輔相成者。 章炳麟 《訄書·尊史》:“蓋 左丘明 成《春秋内外傳》,又有《世本》以為胠翼,近之矣。”
“胠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出自近代學者章炳麟的《訄書·尊史》,原文提到:“《世本》以為胠翼,近之矣。” 這裡以“胠翼”比喻《世本》對《春秋内外傳》的輔助作用,體現二者互為補充的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或相關詞彙,可參考《訄書》等文獻。
胠翼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動詞,意思是箕帚揮動翅膀。它的拆分部首為胠(月字旁)和翼(羽字旁),共計17畫。
胠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天地》篇中,“天有胠翼之義,地有胠翼之情。”相傳這兩個胠翼就是指天和地運轉的極為辛勤和奮發努力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胠翼的寫法為「胠翼」,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胠翼在古代的寫法是「胠翼」,字形更加繁複,但意思和用法是一緻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胠翼的例句:
1. 媽媽揮動胠翼的手臂,趕走了屋内的蚊子。
2. 在鳥兒背上,我們看到了胠翼飛翔的美妙景象。
胠翼的組詞:胠翼揮臂、胠翼激揚
胠翼的近義詞:揮動翅膀、揮舞羽翼
胠翼的反義詞:賴在原地、不動翅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