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臯陶谟》:“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同寅協恭,和衷哉。” 孔 傳:“使同敬合恭而和善。”此 臯陶 在 帝舜 前對 禹 所說的話。後用為同僚恭謹事君,共襄政事之典。 漢 蔡邕 《中鼎銘》:“率夫百辟,媚于天子,天子曰:‘都!慎厥身,脩思永,同寅協恭,以和天衷,德則昭之。’”《舊五代史·漢書·隱帝紀中》:“兼以修奉園陵,崇建宗廟,右賢左戚,同寅協恭,多事之中,大禮無闕。” 宋 沉遘 《乾元節罷散道場齋文》:“相公樞密參政,伏願同寅協恭,奮庸熙載。”《儒林外史》第七回:“可見你我都是天榜有名。将來同寅協恭,多少事業都要同做。”
“同寅協恭”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出自《尚書·虞書·臯陶谟》的“同寅協恭和衷哉”。該成語由“同寅”與“協恭”兩部分組成,核心含義指同僚之間相互尊敬、和諧共事,強調在職責範圍内保持協作與謙遜的态度。
字詞本義
引申意義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上下級或同僚間融洽的工作關系,體現儒家思想中“和為貴”的理念,如《禮記·中庸》提到的“君子和而不流”,即主張和諧而不失原則的協作精神。
用法與示例
古代文獻中常用于稱頌官員間的團結,如《明史·職官志》記載:“六部堂官同寅協恭,以成治化。”現代語境中則引申為團隊合作、職場協作的典範。
“同寅協恭”是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同輩或同僚之間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強調友好合作的态度。該詞由“同寅”(同輩或同僚)和“協恭”(恭敬合作)組成,讀音為tóng yín xié gōng。
強調人際交往中應遵循“敬”與“和” 的原則:
此成語至今仍被用于倡導合作精神與職場禮儀。
暗淡闆鋪兵刀瀕海賓順不察怖忌巢林一枝城肆伧語翠雀達義奠安典雅棟號堕局發刻方便之門蕃渥飛揚浮躁趕閑弓長挂緑管閉館閣寒賤黃骢疊彙萃婚婣鑒觀漸進金膏敬執堪可看伺孔隙诳誤邋級闌風長雨崂山良時美景斂笑淩躍馬薸明昞侔莫泡飯偏躬柔服上去釋念授受不親樹苗庶務隨駕仙人桃小晌午笑歎挾持戲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