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谌母的意思、谌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谌母的解释

亦作“ 諶姆 ”。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太平广记》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谌母》:“又 吴 市逢有三岁孩子,悲啼呼叫,倏遇 諶母 ,执母衣裾曰:‘我母何来?’” 明 屠隆 《昙花记·真君驱邪》:“奉道 明王 ,授书 諶姆 ,浄明忠孝为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説 金陵 丹阳郡 ,地名 黄堂 ,有一女真字曰 婴 。潜通至道,忘其甲子,不知几百年岁。乡人累世见之,齿髮不衰,皆以 諶母 呼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谌母(Chén Mǔ)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女仙,其称谓可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文化背景作如下解释:

一、字义溯源

  1. “谌”字本义

    据《说文解字》,“谌”古同“忱”,意为真诚、信任(《说文·言部》:“谌,诚谛也”)。在姓氏中,“谌”读作“chén”或“shèn”,此处取“chén”音,体现其名号蕴含的庄重性。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中华书局影印版。

  2. “母”的尊称内涵

    “母”在此非亲属称谓,而是对得道女仙的敬称,类比“斗姆元君”“黎山老母”等,彰显其地位崇高、德被苍生之意。

    来源:《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5年。

二、道教神格定位

谌母在道教体系中为净明道祖师许逊(许真君)之师,亦称“婴母”或“谌姆”。据《墉城集仙录》载,她于丹阳郡黄堂观潜修,以符咒道法授许逊,助其斩蛟治水、济世度人,被奉为“净明启教之宗”。

来源: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六,收录于《道藏》第18册。

三、文化象征意义

其形象承载三重文化符号: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道藏》第18册. 文物出版社,1988.
  3. 闵智亭主编.《道教大辞典》. 华夏出版社,1995.
  4. 李淞.《中国道教神仙造像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注: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查阅《墉城集仙录》电子文本;现代著作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平台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谌母”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与读音


二、道教文化中的谌母

  1. 身份背景
    谌母又称“婴姆”,姓谌名婴,三国时期吴国人,居丹阳郡黄堂,潜修道教至道,因容颜不老被称为“婴姆”。

  2. 传说与地位

    • 据《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记载,她曾遇仙童授以《大洞真经》等秘法,后成为道教净明派的重要传法者。
    • 传说她将道法传授给许逊(许真君),助其镇妖伏魔,相关故事见于《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三、其他语境中的用法

  1. 成语引申义
    在极少数语境中,“谌母”可引申为“聪慧贤良的母亲”,源于作家谌容的《谌母挽歌》,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2. 古籍记载
    《太平广记》《墉城集仙录》等文献中,谌母被描述为“童颜鹤发”的神仙,强调其修道成真的形象。


四、文化影响

谌母信仰在江西等地仍有留存,部分道观将其奉为传授忠孝之道的典范,体现了道教“修行济世”的思想。

如需进一步了解传说细节或文献出处,可查阅《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警世通言》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待举白蕤避宠筹办邓橘點漆丁是丁,卯是卯冻雪顿着非行凤舆公证官邪行僞豪品赫戯洪宁懽说忽霍互溶谏舍嘉娱结跏金苏拘钳掬缩魁杓狼烟六朝文流转税昧己瞒心勉彊明镫硼磕漂没髬髵千尺藑茅秋晏驱虫剂軥牛溶体软饱三不开社工使贪使愚水葫芦水泆私悖四呼趿拉板踏圆团纱妥绥王土帏裳五福祥景象徵稀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