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省的意思、三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省的解釋

[three ministries] 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國曆史上隋唐時代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為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實際上為三省長官共同負責中樞政務。這一制度對後代的官制影響很大

詳細解釋

省察三事。《論語·學而》:“ 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後泛指認真反省自己的過失。《後漢書·郎顗傳》:“伏惟陛下躬日昃之聽,溫三省之勤,思過念咎,務消祗悔。” 南朝 梁 江淹 《讨沉攸之尚書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明 謝谠 《四喜記·月桂同攀》:“孝名兒乾坤永垂,一日裡三省吾身。”

(1).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待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2).借指朝廷決策機構。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後将之上江》詩:“三省最遲麾出把,九州獨許蓋先傾。”

(3).特指我國東北三省。《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紅旗飄》:“齊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省”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古代官制與儒家經典兩個維度解析。

一、中央官制體系

作為中國古代行政中樞制度,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組成的政務機構群。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中書省掌诏令起草,門下省司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政令執行,形成“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行”的制衡體系。該制度肇始于魏晉,成熟于隋唐,故宮博物院館藏唐代文書印證了三省在政務運作中的核心地位。

二、儒家修身範式

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此處“三省”特指三種内省行為:替他人謀事是否忠誠、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所學知識是否實踐。漢代鄭玄注疏強調這種自省具有“日新其德”的倫理價值。《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标注其引申義為持續性的自我審查與道德完善機制。

兩重釋義在漢字訓诂學中形成互文關系:官制之“省”取“察驗”本義(《說文解字》),修身之“省”承“内視”引申義,共同體現中華文化對“審察”概念的多層次建構。當代語言學家王甯指出,這種多義并存現象反映了漢語詞彙承載制度文明與精神傳統的雙重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三省”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官職制度中的“三省”

指中國古代隋唐至宋代的中央最高政務機構,由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組成:

  1. 中書省:負責起草诏令與決策(隋稱内史省);
  2. 門下省:審核诏令,糾正政令偏差(隋稱納言);
  3. 尚書省:執行具體政務,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三省分工明确,形成“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行”的制衡體系,對後世官制影響深遠。此制度肇始于魏晉,完善于唐代,宋遼沿用,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體現。


二、儒家經典中的“三省”

出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此處“省”(xǐng)意為自我反省:


“三省”既可指古代中央行政機構,體現政治制度;也可指自我反思的修養行為,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兩類解釋均對中國文化産生深遠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包圓兒悲怛悲戚伻頭並隨壁聽播奔波路慈保粗人促狹大男小女殚形大位點寶雕麗抖氣風韻俯盼個個攻燔國重毫铦徑情直行錦心綉口獧佻巨迹開夜車老馬為駒斂躬鱗萃賃價六弓鬧矛盾鬧嘴内丁皮褥子喬做卿貳傾家敗産傾搖懈弛缺衽人牲箬下春三字獄沈眠石砧傱傱素人痛陳通轟土豆讬分無邊無際下馬碑顯名祆神廟縣正堂鞋粉謝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