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德宗 時翰林院廳前有花磚道,學士入值以日影及五磚時為準, 李程 每于日影過八磚始至,人號為“八磚學士”。見 唐 李肇 《翰林志》。後以“八花塼”為任職翰林院的典實。亦用為晚起的典實。 宋 陸遊 《晚起》詩之一:“欠伸看起東窗日,也似金鑾過八磚。”
“八花磚”是源自唐代的典故,主要用于代指任職翰林院或形容晚起。其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該詞出自唐代李肇《翰林志》,記載唐德宗時期翰林院廳前有一條花磚鋪成的道路。當時規定,學士入值時間以日影投射到第五塊磚為準。而學士李程常遲到,直到日影超過第八塊磚才到,因此被戲稱為“八磚學士”。
該典故反映了唐代翰林院的值班制度,同時通過文人轶事将日常行為轉化為文學意象,成為詩詞中常見的隱喻。例如《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亦收錄此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翰林志》或《新唐書》相關章節。
《八花磚》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來形容一種具有八角形花紋的磚瓦,也可以引申為指代富麗華美的建築物。同時,《八花磚》也用來比喻文學作品中富有華麗修辭和藝術性的描寫。
《八花磚》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四個部首,分别是“八”、“艹”、“石”、“瓦”。根據部首的組合以及各部首的筆畫數,整個詞共有16個筆畫。
《八花磚》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建築中常用的一種磚瓦裝飾樣式,如明代的蘇州園林中就有大量使用八花磚進行裝飾。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這種富有藝術性的磚樣式引申為比喻修辭的一種手法,用來形容文學作品中的華麗描寫。
在繁體字中,“八花磚”和《八花磚》是相同的詞,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則,《八花磚》這個詞在古時候可以寫作“八花磚”,其中的“磚”字和現代的“磚”字是一樣的意思,隻是字形不同。
1. 這座寺廟使用了大量的八花磚作為裝飾,顯得格外華麗。
2. 他的詩歌裡使用了很多八花磚般的修辭手法,使得作品更加詩情畫意。
1. 八角瓦
2. 瓦花
3. 八方瓦楞
4. 瓦兒店
5. 八字頂
1. 美麗的裝飾
2. 華麗的磚瓦
3. 藝術性的描寫
樸實的建築
簡約的修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