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足捶胸的意思、頓足捶胸的詳細解釋
頓足捶胸的解釋
同“ 頓足搥胸 ”。 賀敬之 《十年頌歌》詩:“呵!讓帝國主義反動派痛心疾首吧!讓他們頓足捶胸去咒罵……”《光明日報》1977.1.9:“靈車隊,萬衆心相隨,隻見靈車去,不見 總理 歸,頓足捶胸悲欲絕,呼喚 總理 淚紛飛。”
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水浒傳》第一○二回:“ 王砉 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一本作“ 頓足捶胸 ”。
詞語分解
- 頓足的解釋 以腳跺地。多形容情緒激昂或極其悲傷、着急。《韓非子·初見秦》:“聞戰頓足徒裼,犯 * ,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車行》:“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清 蒲松齡 《聊齋
- 捶胸的解釋 作态以示抗議如悲哀,憤怒,或自責
網絡擴展解釋
“頓足捶胸”是一個漢語成語,表示因極度悲痛、憤怒或懊悔而情緒失控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用腳跺地、用拳捶打胸口,形容情緒激烈到極點。既可表達悲痛(如失去親人時的哀恸),也可表現憤怒或悔恨。
二、出處與演變
- 元代起源:最早見于元雜劇《白兔記》第十四折,描述醉酒後情緒失控的場景。
- 明代用例:明·吳元泰《東遊記》第七回記載了楊子因悲痛欲拔劍自刎時“頓足捶胸”的行為。
- 近現代應用:賀敬之《十年頌歌》等文學作品沿用此詞,強化其情感表達功能。
三、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例:“他頓足捶胸地哭喊”)。
- 情感側重:相比近義詞“捶胸頓足”,更強調肢體動作與情緒的同步爆發。
四、近義與反義詞
近義詞(情感激烈) |
反義詞(情緒平和) |
椎心泣血、呼天搶地 |
眉開眼笑、手舞足蹈 |
痛心疾首、槌胸蹋地 |
歡天喜地 |
五、經典例句
- 古籍用例:“頓足捶胸,撫棺長恨”(《東遊記》)
- 現代語境:“他因投資失敗,頓足捶胸懊悔不已。”(參考自的句式延伸)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日常口語中常用“捶胸頓足”替代,二者核心含義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足捶胸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們因為氣憤或懊悔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情緒。頓足捶胸可以拆分為頓(部首立)+ 足(部首走)+ 捶(部首手)+ 胸(部首肉)。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表示人們因為極度懊悔而用力拍打胸口。在繁體字中,頓足捶胸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是類似的,請參考現代字形。
例句:
他看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後,頓足捶胸,後悔不已。
面對失敗,他頓足捶胸,表示内心的懊悔和不滿。
組詞:頓足、捶胸、頓時
近義詞:懊悔、後悔、悔恨
反義詞:滿意、欣慰、無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