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擯黜。《南史·王微傳》:“我兄無事而屏廢,我何得而叨忝踰分?”《明史·魏大中傳》:“是時觝排 東林 者多屏廢,方恨 南星 輩次骨。”
“屏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擯黜,即罷免、貶斥官職或地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用法特點
網絡釋義補充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綜合類詞彙”,強調其動作性與結果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貶斥的程度和方式。
“屏廢”是典型的古代貶斥類動詞,需通過曆史文獻例句體會其具體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明史》等原始史料。
屏廢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廢棄、丢棄”。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屏和廢,其中“屏”是指屏幕,即用來擋風、遮蔽的物體,“廢”表示廢棄或丢棄。
屏廢的筆畫數分别是5畫和11畫。
“屏廢”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所纂的《刑書》中,用來指代丢棄或廢棄不再使用的物品。
在繁體字中,屏廢被寫作“屏廢”。
在古代,屏廢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其中,“屏”字漢字部首由“屍”更改為“廣”,表示屏幕的形狀更寬闊;而“廢”字在古時候被寫作“廢”,字形結構相對簡單。
1. 他已經決定把這些舊書都屏廢了。
2. 這些損壞的電子産品隻能被屏廢。
廢棄、廢物、廢品、廢舊、廢弛
丢棄、抛棄、遺棄、舍棄
保留、保存、收藏、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