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車蒲輪的意思、安車蒲輪的詳細解釋
安車蒲輪的解釋
安車的輪子用蒲草包裹,以防颠簸。用以迎送德高望重的人,表示優禮。《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 魯申公 。” 顔師古 注:“以蒲裹輪,取其安也。”亦作“ 安車輭輪 ”。《後漢書·明帝紀》:“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輭輪,供綏執綬。” 李賢 注:“安車,坐乘之車;輭輪,以蒲裹輪。”
詞語分解
- 安車的解釋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
- 蒲輪的解釋 指用蒲草裹輪的車子。轉動時震動較小。古時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歎息。”《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 魯 申公
網絡擴展解釋
“安車蒲輪”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描述古代帝王禮遇賢能之士的儀式性車駕,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字面釋義
- 安車:指舒適平穩的馬車,專供德高望重者乘坐。
- 蒲輪:用蒲草(一種柔軟植物)包裹車輪,以減少颠簸。古代實木車輪在崎岖路面上行駛時震動較大,蒲草包裹可顯著提升減震效果,使乘車更加安穩。
2.曆史背景與出處
- 該成語最早見于《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派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召儒生申公,以示對賢士的敬重。
- 另有文獻(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提到類似典故,但主流考證仍以《漢書》記載為源。
3.功能與象征意義
- 實用性:蒲草包裹車輪可緩解颠簸,適應長途或複雜路況,保護年長或體弱的賢者。
- 禮儀性:作為古代最高禮遇之一,象征帝王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常見于征召隱士、學者或重臣的場景。
4.文化延伸
- 後世用“安車蒲輪”比喻尊賢重道的行為,如明代張岱在《壽周霞城八十》中以“申公待聘,安車蒲輪”贊頌禮遇長者的美德。
- 該成語也反映古代交通技術與社會禮制的結合,凸顯“以人為本”的傳統治理理念。
“安車蒲輪”不僅是一種古代交通工具的改良設計,更是中華文化中尊師重道、禮賢下士精神的具象化表達,其曆史淵源和象征意義在文獻中具有高度一緻性。如需進一步考證細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車蒲輪》的意思
《安車蒲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安全運行的車輛或機械設備。它常用來形容交通工具或機械在運行中平穩、安全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車蒲輪》這個詞的部首是車(chē),包含了七畫。
其中,“安”由宀(mián)部和女(nǚ)部組成,共有六畫。
“蒲”由艹(cǎo)部和甫(fǔ)部組成,共有十畫。
“輪”由車(chē)部和侖(lún)部組成,共有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安車蒲輪》這個成語的來源已經無法考證。它的繁體字是「安車蒲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安車蒲輪》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安車蒲輪」。
例句
1. 這輛汽車的輪胎非常結實,确保了車輛的安車蒲輪。
2. 出門前一定要檢查自行車的安車蒲輪,确保騎行的安全。
組詞
安全、輪胎、車輛、蒲公英等。
近義詞
安穩、平穩、順利。
反義詞
不穩、危險、故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