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彎曲。《藝文類聚》卷六八引 晉 傅玄 《相風賦》:“體正直而無撓,度徑高而不傾。”
(2).比喻不屈服。《晉書·何無忌傳》:“﹝ 無忌 ﹞乃躬執以督戰。賊衆雲集,登艦者數十人。 無忌 辭色無撓,遂握節死之。”
“無撓”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字面意義:不彎曲,形容物體形态正直、剛直不曲。
例如《藝文類聚》引晉代傅玄《相風賦》:“體正直而無撓,度徑高而不傾”,形容相風儀(古代風向器)的筆直形态。
比喻意義:形容人的意志或态度不屈服、堅定不移。
如《晉書·何無忌傳》記載何無忌面對敵軍時“辭色無撓”,最終甯死不屈,體現其堅韌氣節。
“無撓”融合了物理形态的“不彎曲”與精神層面的“不屈服”,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成語中,適用于強調正直或堅韌的語境。
無撓,讀音wú náo,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堅定和不動搖的意思。形容一個人性格堅強,意志堅定,不容易被困難、挫折或誘惑所動搖。
無撓的拆分部首是一部首,拆分後的筆畫數是4畫。一部首代表了主要部分的意思,無撓的部首一是一個簡體字的拆分部首。
《無撓》一詞的來源,《說文解字》将其解釋為不起枝節的竹子,象征着剛直堅定。在古代,人們将堅硬、剛直無撓的竹子來引申表示人的性格或意志。
繁體字中,無撓可以寫作「無撓」。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複雜,無撓古時候的寫法是「無**撓」,其中「撓」表示受到的阻礙、困擾。
1. 他在困境面前堅持不懈,表現出無撓的精神。
2. 這個女孩不畏艱難,她的毅力和無撓的意志使她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無怨無悔、無私無畏、堅韌不拔、剛毅、堅定不移、堅定如一
堅定、剛毅、執着、頑強、不屈不撓
動搖、優柔寡斷、猶豫、軟弱、易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