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黃的意思、花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黃的解釋

[an ancient cosmetic,from yellow flowers,rubbed on women's forehead] 古代婦女的面飾。用金黃色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貼在額上,或在額上塗點黃色

對鏡貼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

詳細解釋

古時婦女的面飾。《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當窗理雲鬢,挂鏡帖花黃。” 南朝 梁 費昶 《詠照鏡》:“留心散廣黛,輕手約花黃。” 唐 崔液 《踏歌詞》之一:“鴛鴦裁錦袖,翡翠貼花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花黃是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傳統面飾,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樣的表現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别稱
    花黃又稱“額黃”“鵝黃”“花子”,是用黃粉塗抹或用金黃色材料(如紙、綢羅、雲母片等)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于額頭的裝飾。其名稱因裝飾部位和材料不同,衍生出“折枝花子”“花靥”“金钿”等别稱。

  2. 曆史發展
    起源于秦代,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成為流行妝容。尤其在唐代,“帖花黃”是女性常見的面部裝飾,如《木蘭詩》中“對鏡貼花黃”即描述此習俗。

  3. 材料與形式

    • 材料:彩色光紙、綢羅、雲母片、蟬翼、魚骨等,染成金黃、霁紅或翠綠色。
    • 形狀:以自然元素為主,如花卉、鳥雀、星月等,兼具寫實與象征意義。
  4. 裝飾部位與功能
    主要貼于額頭,也可點綴于酒窩、鬓角或嘴角,既美化面容,又體現身份與審美風尚。例如北朝民歌中,花黃是未嫁女子的标志性裝飾之一。

  5. 文化意義
    花黃不僅是妝容,更承載古代女性對美的追求,并融入文學意象。如《木蘭詩》通過“帖花黃”刻畫木蘭恢複女兒身的場景,成為經典文化符號。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花黃樣式或詩詞引用,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藝術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花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花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鮮黃色或亮黃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花黃》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11。

來源

《花黃》最早出現在蘇轼的詩作中,可以追溯到宋代,後來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詞語。

繁體

《花黃》的繁體為「花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花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晉代的寫法為「花皇」。

例句

這件衣服的顔色非常鮮豔,是一種花黃色。

組詞

組詞:花色、黃昏、黃金、花朵

近義詞

近義詞:橙黃、金黃、明黃

反義詞

反義詞:暗黃、暗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