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狷士的意思、狷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狷士的解釋

潔身自好的人。 明 宋濂 《故巾山處士林君墓碣銘》:“彬彬乎卿雲也,英英乎嚴花靘妍也,泠泠乎若幽人狷士飲水而嚼雪也。” 明 唐順之 《陸慎齋先生壽序》:“先生志行愊實,其取與有狷士之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狷士”是一個源自古典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詞義

“狷士”指潔身自好、恪守節操的人,拼音為juàn shì(ㄐㄨㄢˋ ㄕˋ)。該詞由“狷”與“士”組成:

二、文化淵源與經典出處

  1. 儒家經典中的定位
    孔子在《論語·子路》中提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此處“狷者”與“狂者”對應,指雖不激進但堅守底線、不願同流合污之人,是儒家對人格的一種分類。

  2. 曆代文獻用例

    • 明代宋濂用“泠泠乎若幽人狷士飲水而嚼雪”形容林君的高潔品性;
    • 唐順之《陸慎齋先生壽序》以“狷士之節”描述人物取與有度的操守。

三、語義辨析

特征 說明
正面特質 清廉自守、原則性強,如“有所不為”的底線思維()
潛在争議 可能被誤解為孤僻固執,但本質是道德堅守()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較少使用。若形容當代人物,需注意語境以避免歧義,可替換為“清流”“耿介之士”等更易懂詞彙。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儒家經典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狷士》的詞義和來源

《狷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性格孤僻、性情剛烈、不合群的人。

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犬(犭)和專(又稱卓)。

部首犬,是一個人物的部首,表示與狗有關。造字時,把狗的象形變形,加一點彎曲的爪子,代表犬的形态。

部首專(卓),表示尖銳或拔出。在《說文解字》中,專的本義是指停止、留下,後來引申為尖銳、突出。

所以,《狷士》這個詞由犬和專的含義組合而成,形容的是性格堅韌、内心堅定的人。

繁體字和古時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狷士》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狷士》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有時将犬的右側加上一筆,變成“狹士”;或者将專的左側加上一筆,變成“獧士”。

例句

1. 他是一個狷士,不願意參與團隊活動。

2. 她的狷士性格讓她難以交到朋友。

3. 這位狷士大師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不受他人影響。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狷狼(形容性格孤僻、精明的人) 狷默(形容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人) 孤僻、性情剛烈、不合群、孤獨、剛強

近義詞: 孤獨、固執、剛強、骨氣

反義詞: 合群、圓融、善交際、開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