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跼高天蹐厚地的意思、跼高天蹐厚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跼高天蹐厚地的解釋

語出《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陸德明 釋文:“局本又作跼。”本謂蜷曲不敢伸展。後常指小心謹慎,惶懼不安。《後漢書·仲長統傳》:“當君子困賤之時,跼高天,蹐厚地,猶恐有鎮厭之禍也。” 李賢 注引 毛萇 曰:“跼,曲也;蹐,累足也。”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或智小敗於謀大,或轅弱折於重載,或獨是陷於衆非,或盡忠訐於兼會,或倡高筭而受 鼂 錯 之禍,或竭心力而遭 吳起 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猶不免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跼高天蹐厚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存在一定争議,需結合權威來源和原始出處進行辨析: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1. 原始出處
    源自《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跼);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其中“跼”指蜷縮身體,“蹐”指小步行走,字面意為因畏懼而蜷縮不敢伸展()。

  2. 核心含義
    形容人在困境中小心謹慎、惶恐不安的狀态,強調因外界壓力或危險而被迫收斂行為()。例如《後漢書·仲長統傳》中用于描述君子在困賤時的壓抑心理。

二、争議與誤讀分析

  1. 現代誤釋
    部分資料(如)将成語解釋為“勇往直前”,可能與字形“高天”“厚地”引發的聯想有關,但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與原始出處含義相悖。

  2. 出處混淆
    有觀點(如)誤将該成語歸于韓愈《師說》,實為混淆。韓愈原文并未引用此句,正确出處應為《詩經》。

三、使用建議
在正式語境中,建議采用《詩經》的原始釋義,即表達謹慎惶恐之意。若遇到其他解釋,需結合上下文或考據權威典籍以确認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跼高天蹐厚地這個詞意味着“行走天空、踐踏地面”,它描述了一個人行走的威嚴和自信。這個詞的構成部分包括“跼”、“高”、“天”、“蹐”、“厚”和“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跼:跳(足部部首)+ 居(屍部首)= 14筆 - 高:長(長物部首)+ 丂(丂部首)= 10筆 - 天:大(一的簡化)+一= 4筆 - 蹐:足(足部部首)+ 矢(矢部首)+一= 14筆 - 厚:廠(廠字底部)+一+ 㐅(㐅字頭)= 10筆 - 地:土(彳字底部)+ 一= 6筆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屬于繁體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跼、高、蹐、厚、地的字形有所不同。在字形方面,古代字形常常有多種變體,許多字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趨于規範化。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這個詞,例如: - 他跼高天蹐厚地,展現出無比的力量和自信。 - 他的步履堅定而有力,仿佛跼高天蹐厚地一般。 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 高蹈:指人的行走方式高傲、自信。 - 厚德: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厚重、寬容。 - 蟬蹻:指一種昆蟲的腿部結構,可以緊握物體。 近義詞包括:剛毅、豪邁、威武、氣宇軒昂、氣定神閑等,這些詞語都含有行走威嚴的意味。 反義詞包括:畏縮、怯懦、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等,這些詞語描述了一個人行走時膽怯、躊躇不前的狀态。 以上是關于《跼高天蹐厚地》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