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秤錘落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徹底斷絕音信或蹤迹。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用法及文化内涵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字面義
秤錘(秤砣)為鐵制重物,落入井中會直接沉底,難以打撈。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169頁。
引申義
比喻人或事物徹底消失,杳無音信,再無蹤迹可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8卷第1023頁。
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理學著作:
“如秤錘落井,直到底無一毫滞礙。”
——《朱子語類·卷三十一》
朱熹以秤錘沉井為喻,形容道理透徹、直指本質。後世逐漸演變為強調“徹底消失”的貶義用法。
語境特征
示例:
“那筆錢被他卷走,如今如秤錘落井,無處追查。”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78年,第462頁。
近義對比
成語以日常器物(秤錘)與生活場景(井)構建隱喻,反映古人通過具象事物表達抽象概念的智慧。井在傳統文化中象征“深不可測”,秤錘代表“沉重下落”,二者結合強化了“永不複現”的意象。
“秤錘落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èng chuí luò jǐng,字面意思是秤錘掉入井中,比喻人或事物失去蹤迹、毫無音訊。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像秤錘沉入井底一樣,完全消失不見,常用于形容人突然失去聯繫或消息全無的狀态。例如:“他離家後如同秤錘落井,再無音信。”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釋曉瑩的《羅湖野錄》卷一,原文記載:“福州資福善禅師……自此一别,秤錘落井。” 這裡用“秤錘落井”形容禅師離别後杳無音訊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出處原文或例句,可查看《羅湖野錄》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拔河白木苞稂不愉逋讁彩球長驅直入唱詶徹首徹尾馳馬赤心奉國傳感器戴任大兩蕩掉誕説大牲地北天南遞獻碓栅讀霓肺懷腐殠化腐為奇皇迫黃湯惠聲晦士混融劼毖階乘結夏即禽酒皶鼻眷懷絶節可體蓮華台曆曆靈轸離衛落腳貨綠蔭拿班作勢噴火器請賣爵子晴雨傘裘馬清狂悫願麴院四棱簡綏遠擡高通夕頹敗屠潰緯説五鹿銷難歇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