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置衛兵。《左傳·昭公元年》:“三月甲辰,盟。 楚 公子圍 設服離衛。” 杜預 注:“設君服,二人執戈陳於前以自衛。離,陳也。”一說一對衛兵。 楊伯峻 注:“離衛,衛即今之衛兵,衛兵成雙對立者,謂之儷衛,亦作離衛。”《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設服離衛。”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離衛者,二人執戈在前也。”一說列隊而行。 清 桂馥 《劄樸·離衛》:“ 馥 謂此因二人執戈,遂為臆説也。是年《傳》又雲: 魏舒 ‘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五於後……’豈五陳亦兩人一左一右相離而行耶?離即魚麗之麗,麗,旅行也。”
“離衛”是古代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出現在《左傳》《漢書》等文獻中,其含義存在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離衛”指設置衛兵或護衛,用于重要場合的儀仗或防衛。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中楚公子圍在盟會時的記載:“設服離衛”, 指其陳列儀仗、布置衛兵的行為。
成雙衛兵說
楊伯峻、顔師古等學者認為,“離”通“儷”(成對),指衛兵成雙排列。例如《漢書》注引張晏觀點:“離衛者,二人執戈在前也”, 強調衛兵對列而立,形成儀仗。
陳列衛兵說
杜預在《左傳》注中提出“離,陳也”,即衛兵列隊陳列以彰顯威儀, 側重衛兵的排布形式。
列隊行進說
清代學者桂馥結合“魚麗之陣”的軍事術語,認為“離”同“麗”,指衛兵按特定隊形行進, 但此說接受度較低。
“離衛”的核心含義與古代儀衛制度相關,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若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左傳》杜預注及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離衛,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離開保護衛護。涵義比較廣泛,可以指身體的離開保護或者引申為離開某種環境或狀态。
離衛的部首是禾(he),總筆畫數為6。
離衛源于古代中國的農業社會。在農耕社會中,人們需要衛護農田免受外來動物或者其他人類侵害。離衛即指離開田地的保護,有時也泛指離開安全區域。
在繁體字中,離衛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離衛的寫法略有不同。離字的古代寫法為禸,表示走路時斜着走。衛字的古代寫法是衛,由身、外兩個部分組成。它原指保護和防衛。
1. 他感覺不安全,離開了這個危險的地方,離衛尋找安全的地方。
2. 這個青年離衛了家鄉,去了大城市追尋自己的夢想。
離心、遠離、離開、保衛、衛生、衛兵
離去、脫離、分離、背離
保留、維持、保持、堅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