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悫願的意思、悫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悫願的解釋

亦作“慤願”。謹慎老實;謹慎善良。《管子·八觀》:“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姦邪之人慤願。” 漢 蔡邕 《薦皇甫規表》:“威靈神行,演化兇悍,使為愨願。”《新唐書·權萬紀傳》:“父 琢玠 , 隋 匡州 刺史,以慤願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悫願"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進行解析,并結合古代文獻用例來理解:

一、單字釋義

  1. 悫(què)

    本義為誠實、謹慎、忠厚。《說文解字》釋為"謹也",段玉裁注:"悫者,謹也,誠也。" 引申為質樸、敦厚之意。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其衣逢,其容悫。"(形容儀容樸實莊重)

  2. 願(yuàn)

    本義為恭謹、善良。《說文解字》:"願,謹也。" 後引申為心願、願望,但在"悫願"中保留古義,強調恭順、厚道的品質。例如:

    《尚書·臯陶谟》:"願而恭。"(恭謹而莊重)

二、合成詞"悫願"的釋義

"悫願"為同義複合詞,形容人品性誠實敦厚、恭敬謹慎,強調内在的樸實無華與外在的謙遜守禮。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三、文獻例證

  1. 《漢書·蕭望之傳》:

    "悫願無他,材能自備。"

    描述蕭望之性格樸實無其他雜念,才能足以擔當重任 。

  2. 《宋史·孝義傳》:

    "性悫願,事親孝。"

    記載某人天性敦厚恭謹,侍奉父母至孝 。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今多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悫"字條;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願"字條;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對"悫""願"的注解;
  4. 二十四史中相關人物傳記用例(如《漢書》《宋史》)。

網絡擴展解釋

“悫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資料作如下解釋:

一、核心釋義

悫願(què yuàn) 意為“謹慎老實;謹慎善良”,強調人的性格特質中兼具誠實、本分與善良的品質。其異體寫法為“慤願”。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管子·八觀》
    原文提到:“故形勢不得為非,則姦邪之人慤願”,意為當社會環境不允許作惡時,奸邪之人也會變得謹慎本分。
  2. 《新唐書·權萬紀傳》
    記載權萬紀的父親“以慤願聞”,即因其敦厚善良的品性聞名。
  3. 漢蔡邕《薦皇甫規表》
    描述皇甫規以威嚴教化兇悍之人,使其成為“愨願”之士。

三、綜合釋義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語境中可替換為“敦厚”“質樸”等近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弁绖璧趙草萊炒面抄數斥绌雠嫌慈父大杯道品打硪掂斤播兩東國蚪峰二酉惡世返照飛容風湖子輔立凫盧貂高升管窺之見鬼工球骨鹿舞過朱海誓山盟橫楣谾豅黃熟香鹘坊截爪靜甯九盤髻鴉桊桊愧懅苦辣赉弼留意鉚釘毛竹逆河牛肉賠禮髼鬃潑胡王乞寒戲牽攀青霭輕忽啓問曲調髯狎使君衰弱水濆脫累溫厲遐慨顯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