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災難。 唐 陸贽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叛而伐之,服而舍之,銷難愛人,實惟朕志。”
“銷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銷難”指消除災難。其中,“銷”意為“消除、解除”,“難”指“災難、禍患”。這一組合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通過行動化解危機或困境。
構詞分析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陸贽的《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叛而伐之,服而舍之,銷難愛人,實惟朕志。” 文中以“銷難”表達平息戰亂、安定民心的政治主張。
“銷難”屬于古漢語書面用語,多用于官方文書或曆史典籍,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語境常與政治、軍事行動相關,強調通過策略或德行化解重大危機。
如需進一步了解“銷”的其他含義(如“銷售”“花銷”),可參考權威字典或古籍。
《銷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解決難題、解決困難。它一般用于形容解決疑難問題時的能力或智慧,也可用來表達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銷難》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和「火」。部首「钅」表示與金屬有關的事物,部首「火」表示與火有關的事物。
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數統計,「銷難」兩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6筆。其中「銷」是9筆,「難」是7筆。
《銷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的經典著作《周易·乾卦》。其中有一句:「乾元亨利貞,非常之時,此卦表示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若能解決問題,就能通達正常。将解決問題比喻為“銷難”。
在繁體字中,「銷」的寫法為「銷」,在部首「钅」的左側加上「少」字旁,表示與金屬有關的物品被熔化成其他形态的意思。「難」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根據《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銷」的上部分是「列」的本字形,下面是「召」的本字形,「難」的上部分是「難」,下面是「困」的本字形。這些字形代表了古代對事物的形象描述。
1.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完美地銷難。
2. 這個專家憑借豐富的經驗能輕松地銷難。
3. 面對困境,隻有通過銷難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銷難的相關詞語:解難、消除困難、克服難關。
銷難的近義詞有:除難、解困。
銷難的反義詞是制難或制造困難,表示刻意制造問題或困擾别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