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劼毖的意思、劼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劼毖的解釋

謹慎。《書·酒诰》:“汝劼毖 殷 獻臣,侯甸男衛。”《說文·力部》:“劼,慎也。” 王筠 句讀:“《釋詁》:‘劼,固也。’ 許君 不用,而曰慎也者,蓋《釋詁》‘毖,慎也’。 許君 引《書》‘劼毖’以證,謂‘劼毖’是複語也。” 清 錢謙益 《浙江鄉試錄序》:“臣某申厲功令,劼毖有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劼毖”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劼”與“毖”兩個單字構成,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訓釋

  1. 劼(jié):《說文解字·力部》釋為“慎也”,指行事謹慎、勤勉。清代段玉裁注引《爾雅·釋诂》雲“劼,固也”,強調其堅定穩固的引申義。如《尚書·酒诰》“劼毖殷獻臣”,孔傳注“劼,固也”,指以嚴固态度約束臣屬。
  2. 毖(bì):《說文解字·比部》釋為“慎也”,與“劼”構成同義複用。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引申為“治事謹慎”,如《詩經·大雅·桑柔》“為謀為毖”,指謀劃國事需周詳審慎。

二、複合詞義 “劼毖”連用始見于《尚書》,表“嚴加約束、謹慎治理”之義。明代梅膺祚《字彙》歸納為“劼毖者,戒敕之嚴也”,強調其含有告誡、整饬的治理内涵。清代王夫之《尚書稗疏》進一步闡釋:“劼如緘束,毖如防川,合言以敕法度”,喻指通過嚴格規範實現系統化管理。

三、文獻征引 該詞多見于政論類典籍,如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引“劼毖官箴”說明古代職官監督制度,體現其在典章制度語境中的權威性。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史學、文獻學研究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考釋周代銘文時援引此詞佐證早期政治文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劼毖”是一個由“劼”和“毖”組成的複合詞,屬于漢語中的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以下分别解釋二字含義并綜合推斷詞義:

1. 劼(jié)
《說文解字》釋為“慎也”,本義為謹慎、勤勉。例如:

2. 毖(bì)
本義為謹慎、小心,後衍生出告誡、疏導之義。例如:

綜合釋義
“劼毖”可理解為“謹慎勤勉,自我告誡”,或“以嚴肅态度對待事務并約束自身”。但因該詞在現代幾乎消失,具體含義需結合原文語境判斷。若您是在古籍或特定文獻中看到此詞,建議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提示:若為輸入錯誤或字形疑問,可能需确認是否為“劼毖”(如“诘毖”“劼愎”等類似詞)。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龍錦巴戟磅礚班首卑靡餐嚼參謀柴告暢好道顫索铛旋杵觸出嫁蹴折彈駁頂頸負電悍慓霍落火針疆郊監院攪亂家叔迹盜集録京報人嫉貪如雠居心叵測開獎廉能清正裂滅烈山氏淩風恡固毛女蒙漢靡侈憫憐陌刀秣馬鳥革翚飛糱曲霹震耆耄青發七絲琴色沮守經霜绡順文缌服坦懷騰霄僮仆投鞭王室吳封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斜半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