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慎。《書·酒诰》:“汝劼毖 殷 獻臣,侯甸男衛。”《說文·力部》:“劼,慎也。” 王筠 句讀:“《釋詁》:‘劼,固也。’ 許君 不用,而曰慎也者,蓋《釋詁》‘毖,慎也’。 許君 引《書》‘劼毖’以證,謂‘劼毖’是複語也。” 清 錢謙益 《浙江鄉試錄序》:“臣某申厲功令,劼毖有加。”
“劼毖”是一個由“劼”和“毖”組成的複合詞,屬于漢語中的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以下分别解釋二字含義并綜合推斷詞義:
1. 劼(jié)
《說文解字》釋為“慎也”,本義為謹慎、勤勉。例如:
2. 毖(bì)
本義為謹慎、小心,後衍生出告誡、疏導之義。例如:
綜合釋義
“劼毖”可理解為“謹慎勤勉,自我告誡”,或“以嚴肅态度對待事務并約束自身”。但因該詞在現代幾乎消失,具體含義需結合原文語境判斷。若您是在古籍或特定文獻中看到此詞,建議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提示:若為輸入錯誤或字形疑問,可能需确認是否為“劼毖”(如“诘毖”“劼愎”等類似詞)。
《劼毖》是一個古代漢字,意為勤勉努力,勵志奮發。在現代漢語中,它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努力,不畏艱難。
《劼毖》的部首是“力”和“毛”。力表示力量、努力,而毛則表示豎起的筆。這個字共有14個筆畫。
《劼毖》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為了形容人們奮發向前、努力不懈的精神狀态。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劫㐱」。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發生了很多變化。《劼毖》在古代寫法中,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劼毖》的形狀略有不同,毛的部分更像是竹子。
1. 他年少時就劼毖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成功的科學家。
2. 她劼毖工作,成為了公司的骨幹。
3. 他對自己的目标非常劼毖,每天都努力進步。
1. 劼志:勤奮有決心地追求志向。
2. 劼勉:勤勉盡力。
3. 劼道:努力追求道德的實踐和追求。
近義詞:勵志,奮發,勤奮
反義詞:懶散,消極,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