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的意思、白木的詳細解釋
白木的解釋
(1).樹木名。《山海經·大荒西經》:“白木、琅玕。” 郭璞 注:“樹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 北周 庾信 《枯樹賦》:“ 東海 有白木之廟, 西河 有枯桑之社。”
(2).不加塗飾的木材。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二:“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為命。”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白木的漢語詞典釋義
核心釋義
白木(bái mù)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 本義:指未經塗飾、顔色淺淡的原木,或木質淺白的樹木(如杉木、梧桐等)。
- 引申義:特指不加雕琢裝飾的樸素棺材,常見于古代喪葬文化。
詳細解釋
-
本義:淺色木材
-
引申義:素棺
文化延伸
- 文學意象:在詩詞中,“白木”常寄托淡泊、哀思之情。如唐代王建《題柏岩禅師影堂》:“白木床頭枕手眠,青山夢裡賦詩還。”
- 民俗象征:民間視白木為“不祥之材”,因多用于喪具,故忌諱以其制作婚床或門窗。
參考資料(權威典籍):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許嘉璐主編. 《傳統語言學辭典》.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0.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典籍名稱及章節,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白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歸納如下:
1.基本釋義
- 樹木名:指一種天然色白的樹木,見于《山海經》等古籍記載,其樹色正白,與南方文木(黑木)形成對比。
- 未加工的木材:指未經塗飾的原木,如杜甫詩中提到的“白木柄”即此類。
- 引申義:形容人樸實無華,或用于貶義表示缺乏才華、能力。
2.方言含義(台灣地區)
- 在台灣話中,“白木”指行事令人讨厭的人,常用于網絡遊戲場景,形容搶怪、害人等惡劣行為。
3.植物學與藥用價值
- 植物屬性:白木是芸香科植物大管的别稱,又稱“野黃皮”,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
- 藥用功能:其根、葉可入藥,性味辛、苦、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行氣、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跌打損傷、風濕痛等。
4.木材特性
- 低檔木材說:部分資料認為白木是質量較差的木材(如松木、杉木等),易腐朽或幹燥不良,多用于低端制品。
- 軟木說:另有觀點稱白木指金絲楠木等軟木,質地細膩易加工,適合家具、雕刻。
5.其他含義
- 人物筆名:當代詩人蔣學軍以“白木”為筆名,作品發表于多家主流報刊。
“白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圍繞“白色原木”展開,并衍生出藥用、方言等用法。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幹抱香履北瓜蔽橹不知甘苦唱叫稱星絺章繪句辍圍倒打一耙疊嶺抵負副署個别貴慕皇侄緩慢胡風鹄山燋烽棘茨戒方居家隽朗浚遐寇糧扣頭酷寒冷背了債斂獲靈粹禮俗龍鐘管面部迷識内羞鵬霄破衲疏羹普通教育岖崟忍愧弱口三鹿為奔蜃綍折行守軍水盆送詩篇素隱攤販談戲讨還梯脔塗層魋結鮮廉寡恥下梢脅士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