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nd] 〈方〉∶盡頭
洞庭湖邊頭是嶽陽樓
(2) [border]∶邊界
(3) [just before] 〈方〉∶接近某一固定時刻的一段時間
早餐邊頭,你去吧
(1).邊疆;邊地。 唐 王昌齡 《塞下曲》之四:“邊頭何慘慘,已葬 霍将軍 。”《英烈傳》第十回:“但邊頭驛馬有驚氣,南行遇敵,切須戒慎。” 清 吳偉業 《阆州行》:“ 揚州 花月地,烽火似邊頭。”
(2).旁邊。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二折:“慌走到岸邊頭,倉卒間怎措手。”《水浒傳》第二一回:“ 唐牛兒 閃将入來,看着 閻婆 和 宋江 、 婆惜 ,唱了三個喏,立在邊頭。” 明 陳獻章 《泉石為順德張氏題》詩:“江山幾處堪還我,泉石邊頭合有人。” 孫犁 《白洋澱紀事·采蒲台》:“收席的,開始看梢門口邊頭一份席,那是 小紅 娘的。”
(3).方言。臨近某個時候。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十六:“夜飯邊頭,你來吧,你要有事,明朝也行。”
邊頭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個義項,均屬書面語用法:
邊疆;邊境
指國家或地區的邊界地帶,常帶有遙遠、荒涼的意象。
例:南宋劉克莊《軍中樂》詩“更闌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樂。誰知營中血戰人,無錢得合金瘡藥”中,“邊頭”即暗指将士戍守的苦寒邊疆(與軍營享樂形成對比)。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盡頭;邊緣
表示物體或空間的末端、邊際,強調極限位置。
例:宋代張炎《甘州·寄李筠房》詞“望涓涓一水隱芙蓉,幾被暮雲遮。正憑高送目,西風斷雁,殘月平沙”中,“邊頭”可引申指視野的盡頭。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權威參考文獻(符合原則):
“邊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邊疆/邊地
指遠離中心的邊境地區,常用于古詩文。例如:
唐·王昌齡《塞下曲》:“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将軍。”
清·吳偉業《阆州行》:“揚州花月地,烽火似邊頭。”
盡頭或邊緣
多用于方言或具體場景,指物體的末端或邊界。例如:
方言中的時間概念
表示接近某一固定時刻,如“早餐邊頭”即早餐前後。
旁邊
較為少見的用法,指某物的鄰近位置。例如:
《水浒傳》第二十一回:“立在邊頭”(站在旁邊)。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 中的詳細引證。
暗箭重規累矩酬論動脈弓翻檢勾鐮腿鈎弦鬼窟過書海隅畫殿華首華辀胡樂婚戀戶樞不蝼蹇才賤貿建卯月見事狡戾節育金粟山藏經紙金甕糾黜铠甲柯岩梁冠連衣僚友籠僮輪直露網車鲈鄉鳴奏膩得得牛骥共牢頻于披玩破殄愆期棄禮青莖親衆卻去曲俗衽席無辨騷擾升差申主試對史翰輸庸肅然生敬特乃子頹虧外姑晚鐘問水濱寫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