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色的意思、旌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色的解釋

旌旗的色彩。 漢 徐幹 《中論·爵祿》:“登高而建旌,則其所視者廣矣;順風而振鐸,則其所聞者遠矣。非旌色之益明,鐸聲之益遠也,所託者然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旌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旗幟的顔色,尤指以绛帛(深紅色絲織品)制成的旗幟所呈現的色彩。該詞由"旌"(旗幟)與"色"(顔色)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禮儀或軍事場合中旗幟的視覺特征及其象征意義。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旌的本義

    "旌"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裝飾竿頭的旗幟,後泛指旗幟。《說文解字》載:"旌,遊車載旌,析羽注旄首也。"(來源:《說文解字注》)其功能包括标識身份、指揮軍隊或用于儀仗。

    象征意義:旌旗常代表權威、號令或尊卑等級,如《周禮·春官》規定不同官職持有不同旌旗(來源:《周禮注疏》)。

  2. 色的含義

    "色"在此指旗幟的視覺顔色。古代旗幟顔色具有嚴格禮制規範,如天子用赤色,諸侯用玄色(來源:《禮記·明堂位》)。


二、"旌色"的具體指代

  1. 绛帛之色

    古代旌旗多以绛帛(深紅色絲織物)制作,"旌色"特指這種深沉而莊重的紅色。例如《後漢書·輿服志》記載:"諸車之文……旌旗皆用绛。"(來源:《後漢書》卷四十)

    文化内涵:绛色象征尊貴與威嚴,常見于帝王儀仗或高級官員的旗幟。

  2. 禮制與等級标識

    不同顔色的旌旗代表不同身份與場合。如:

    • 軍事用途:赤色旌旗用于指揮軍隊,《墨子·旗幟》載:"旗,赤帛長六尺。"(來源:《墨子校注》)
    • 禮儀場合:祭祀、朝會時,旌色需符合禮制規範,體現"以色辨位"的傳統(來源:《儀禮·觐禮》鄭玄注)。

三、文獻例證

  1. 《周禮》中的制度性記載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王建大常,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來源:《周禮·春官·司常》)

    鄭玄注:"旌色依其爵秩",明确顔色與等級挂鈎。

  2. 詩詞中的文學化表達

    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其中"紅旗"即延續了旌色象征軍威的傳統(來源:《李賀詩歌集注》)。


四、現代認知與定位

"旌色"屬古代生僻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其研究價值集中于:


綜合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周禮注疏》(鄭玄、賈公彥)
  3. 《後漢書》(範晔)
  4. 《墨子校注》(吳毓江)
  5. 《儀禮注疏》(鄭玄、賈公彥)
  6. 《李賀詩歌集注》(王琦)
  7.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
  8. 《中國方術考》(李零)

網絡擴展解釋

“旌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旌色”指旌旗的色彩,主要用于形容旗幟的視覺特征。該詞最早見于東漢徐幹《中論·爵祿》:“非旌色之益明,鐸聲之益遠也,所託者然也。”(高權威性來源)

二、字義分解

  1. 旌(jīng)

    • 本義為古代旗杆頂部裝飾彩色羽毛的旗幟,如“旌旗”;
    • 引申為表彰、顯揚,如“旌表”。
  2. 色(sè)

    • 指顔色、視覺印象,如“顔色、色彩”;
    • 也包含情景、容貌等引申義,如“行色匆匆、姿色”。

三、用法與出處

四、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中論》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叭哒避荒不王長春谄冒侈缋丑化出廠價春忙呆老漢丹荔電子偵察釘螺東遊西蕩鬥夥斷絕放排反古方釳封叙奮舋臯蘇格敵歸首話盒子蹇厄降臨姣人畸畯緊關裡旌幟觐禮酒娘倨慠踞住括撮榄糖列風毆公罵婆戚眷青壇全濟鵲衣睿筭睿豔腮腺删繁上馬神采奕奕沈大鐵路霜翼書魔術士冠橐爚土實望屋而食微祿憸巧校掄犀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