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禀的意思、實禀的詳細解釋
實禀的解釋
根據實數赈濟糧食。《後漢書·和帝紀》:“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詞語分解
- 實的解釋 實 (實) í 充滿:實心。充實。虛實。 符合客觀情況,真,真誠:實話。實惠。實際(真實情況)。實踐(實行;履行)。實體。實情。實施。實數。實事求是。名實相符。 植物結的果:果實。開花結實。 富足:殷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實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根據實際數量(實數)赈濟糧食。該詞源自古代行政措施,強調在救濟過程中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物資分配。
詞源與用法
-
字義拆解:
- 實(shí):表示真實、實際、充實,強調數據的準确性。
- 禀(bǐng):原指報告或承命,此處引申為赈濟的執行。
-
曆史文獻依據:
- 出自《後漢書·和帝紀》:“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意為朝廷要求流民途經的郡縣按實際需求發放糧食,并減免稅賦。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古代政府或官員的赈災行為,強調按需分配、避免虛報。例如:“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
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詞典(如)提到“實禀”作為成語指“天生的才能”,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或高頻使用場景,可能為誤傳或衍生義。
“實禀”的核心意義是基于實際數量進行糧食赈濟,反映了古代社會治理中的務實精神。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相關記載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實禀的意思
實禀(shí bǐng)是漢語詞彙,指一個人或事物所具備的天性或特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本能、天賦或自然屬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實禀的部首是穴(xué)和示(shì),拆分後的筆畫數為7。
來源
《實禀》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其來源與《詩經·小雅·車攻》《國風·王風·蕩蕩上帝》等古籍有關。
繁體
實禀的繁體字為「寔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實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古字形為「寔禀」。
例句
1. 他從小就具有藝術天賦,實禀着出色的音樂才華。
2. 這種品種的犬類天性活潑,實禀了極高的智商。
組詞
實力、實際、實習、禀賦、禀性、真實
近義詞
本能、天性、特質、素質
反義詞
虛構、僞裝、假象、虛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