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观的意思、崇文观的详细解释
崇文观的解释
官署名。 三国 魏明帝 青龙 四年置,用以安置文学之士。参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词语分解
- 崇的解释 崇 ó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崇酒于觞。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姓。
网络扩展解释
“崇文观”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其含义:
一、历史机构释义(主流解释)
-
词义分解
- 崇:推崇、尊崇,体现对文化的重视态度。
- 文:指文学、文化,特指学术与文教事务。
- 观:古代官署名,如“秘书观”“太史观”等,属官方机构。
-
历史背景与功能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于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设立崇文观,主要用于安置文学之士,招揽文人学者从事典籍整理、学术研究等工作。这一机构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
文献依据
其设立记录见于《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属官方正史记载。
二、成语释义(少数来源提及)
个别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四字成语,意为“崇尚文化、重视学习”,但此用法在权威历史文献及主流辞书中未见佐证,可能是现代衍生义或误传。
延伸对比
- 与“崇文馆”的区别:唐代设立的“崇文馆”为皇家图书馆,功能类似但朝代不同。
- 文化象征意义:无论是机构名还是引申义,均体现中国古代“以文治国”的传统理念。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官署机构的释义,并参考《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崇文观》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对文化的崇尚与尊重。该词的部首是“山”和“见”,分别表示山的象形和看的意思。在现代汉字中,它有12个笔画。《崇文观》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文化的崇尚与欣赏。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相同。以下是一个《崇文观》的例句:“我们应该崇尚文化,向古人学习。”
根据《崇文观》的意思,可以组成其他类似词汇。例如,“文化崇尚”和“尊重知识”都表达了与崇文观相关的概念。《崇文观》的反义词可能是“文化冷漠”或“无知无畏”的概念。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爆发性鯾子髀髋偪窄不分轩轾参涉畅旺撤保湁潗船脚楚王触殃刺詈代越颠瘁帝号凡辈防刺风浪盖缠工件苟敬拐枣官罢黑竹花腔令鼓见习期交过汲汲波波金袄子旌尚惊咤昆仑山了身脱命了事痴骊牝龙蟠虎绕驴筋头禖祠谬想天开恁样霹雳砧凭虚迁贿陗壍毬路锦善终十月桃所有制探策条通踢踢碰碰偷末佗发拖后腿见粮仙霞岭筱簜小腆系绊